• 白旗

    武装冲突法条约和国际习惯确定的要求休战或表示投降的标志。又称休战旗。国际条约和习惯均没有规定白旗的布料和样式,它可以用任何白色材料做成任何形式。白旗在作战中,用以向敌方传达要求停止战斗进行谈判的信息;开始谈判和谈判过程中,用以保护谈判代表及其随员。作战中打出白旗,必须同时停止射击。走出阵地趋向敌...

    投降

  • 保护国

    战争和武装冲突期间,在交战国间充当交战国利益保护者的中立国或非交战国。1977年《日内瓦四公约第一附加议定书》规定:“‘保护国’是指经冲突一方提名和敌方接受并同意行使各公约和本议定书所赋予保护国的职务的中立国家或其他非冲突一方的国家。”  有关保护国的主要规定有:①保护国必须由交战或冲突一方根据...

    《日内瓦四公约第一附加议定书》 中立国 非交战国

  • 被拘禁者的保护

    关于战争或武装冲突中对被交战方拘禁的人员予以保护的国际人道法规定。  1949年《关于战时保护平民的日内瓦公约》(《日内瓦第四公约》)对被拘禁者的保护作了详细规定:①冲突各方只有在安全上认为有绝对必要时,才可实施拘禁。②被拘禁者应保有其全部民事能力,并应行使与其地位相符合之附随的权利。③冲突各方...

    《日内瓦第四公约》 保护国

  • 被占领土内的税收

    占领国在占领地内征税所得到的收入。1899、1907年《陆战法规和惯例公约》及1949年《日内瓦第四公约》,对被占领土内的税收作了专门规定:①占领者在占领地内征收为其国家利益而确定的税捐、费用等,应尽可能按照现行征收规则和分配办法,占领者因此有义务提供占领地所需的行政费用。②如在前所指税捐以外,...

    《日内瓦第四公约》

  • 被占领土内海底电缆的保护

    关于保护被占领土内海底电缆的国际法规定。1884年在法国巴黎签订的《国际保护海底电缆公约》,把破坏海底电缆的行为确定为国际法上应受惩罚的国际犯罪。但该公约的规定只适用于平时,而不限制战时行为。为全面保护被占领土的海底电缆,1907年《海牙第四公约》的附件《陆战法规与惯例章程》规定:在战时,除了在...

  • 被占领土平民的法律地位

    被占领土平民具有的权利和义务。由于被占领土平民的权利容易遭受侵害,1899年《海牙第二公约》、1907年《海牙第四公约》、1949年《日内瓦第四公约》和1977年《日内瓦四公约第一附加议定书》,对被占领土平民的权利和义务作了规定。主要内容有:①被占领土的平民,无论何时,均须受人道待遇;特别使其免...

  • 被占领土战时征用

    占领当局为占领军的需要,在被占领土内,以强制手段有偿征集使用当地实物和劳务的行为。又称战时征用。  传统战争中,侵入敌国的军队士兵恣意掠夺占领地的公私财产。到19世纪,这一做法逐步为按指挥官命令进行征用的制度所取代。《陆战法规和惯例公约》(1899)及其附件《陆战法规和惯例章程》首次以条约的形式...

    《日内瓦第四公约》 《日内瓦四公约第一附加议定书》 战俘

  • 不设防地带的保护

    关于禁止冲突各方以任何手段攻击不设防地带的国际人道法规定。不设防地带指不靠武力保护、不设置工事、不组织防御的地区。《陆战法规和惯例章程》(1907)第25条、《海牙第九公约》(1907)第1条都禁止以任何手段攻击和轰击不设防的城镇、村庄、住所和建筑物。1977年《日内瓦四公约第一附加议定书》对不...

    《日内瓦四公约第一附加议定书》

  • 对被占领土内财产的征用和占有

    占领国对落入己方控制领土上的物资的征集使用和支配。1899年和1907年《陆战法规和惯例公约》、1949年《关于战时保护平民的日内瓦公约》(《日内瓦第四公约》)以及1977年《1949年8月12日日内瓦四公约关于保护国际性武装冲突受难者的附加议定书》(《日内瓦四公约第一附加议定书》),都对被占领...

    《日内瓦第四公约》 《日内瓦四公约第一附加议定书》 媾和

  • 儿童的保护

    在战争和武装冲突中给予儿童以特殊保护的国际人道法规定。在战争中,儿童由于年龄的原因,应给予特别尊重和保护,防止其受到任何形式的侵犯。1974年《在非常状态和武装冲突中保护妇女和儿童宣言》,基于儿童在战争和武装冲突中以及被占领土上时常成为非人道行为的受害者,自由和人身尊严遭到严重伤害,备尝苦难,要...

    《在非常状态和武装冲突中保护妇女和儿童宣言》 《关于儿童卷入武装冲突问题的任择议定书》

1/7页
跳转到: GO 每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