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立

    国际关系中主权国家采取中间立场、政策和措施形成的法律地位及权利义务。按国际法惯例,选择中立地位可以通过发表声明,或以事实上遵守中立的方式确定。中立同时也是世界多数国际组织的行动原则。朝鲜战争期间,中立国监察委员会正式成立  中国古籍《战国策·齐策》中已有“楚将伐齐,鲁亲之,齐王患之,张丐曰:‘臣...

    中立国 永久中立国 战时中立 平时中立

  • 绝对中立

    对交战双方予以“公正不偏”对待的中立。又称“完全中立”。中立的表现形态之一,与有条件中立相对应。17世纪中立法产生后,绝对中立主要服从于有条件中立。18世纪后半期,战争正义观念受到国家主权观念的制约,公正不偏观念得到强化。1907年海牙和平会议上,中立规则被普遍接受,绝对中立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极...

    有条件中立

  • 平时中立

    和平时期国家或地区的中立。中立的类型之一。通过两种方式确立:①政策宣示。通过国内立法、对外声明、实际行动等方式,向国际社会表明在其他国家之间的战争中保持中立。②签订条约。与有关国家签订双边或多边条约,表明在特定国家或任何国家之间的战争中保持中立。在国际实践中,一般通过签订条约确立平时中立。平时中...

    中立 政策中立 协定中立

  • 善意中立

    非交战国在声称中立的同时,对交战一方在经济、交通等方面给予一定程度的援助或便利的中立。又称友好中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国发动侵略战争,欧洲许多国家表示中立,意大利却表示“非交战中立”,以区别于其他国家的中立。意大利在政治上亲和德国,行动上援助德国。1941~1942年,美洲各国对美国及其盟国...

    有条件中立

  • 武装中立

    中立国使用武装力量为本国商船护航、维护中立国权利的行为。武装中立产生于两次重要的历史事件。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法国和西班牙站在美国方面对英宣战;1780年,由俄国发起,丹麦、瑞典、荷兰、普鲁士、葡萄牙等欧洲国家组成武装中立同盟,共同使用海军力量为商船护航,维护中立国权利,史称“第一次武装中立”。1...

    临检 《伦敦海战法规宣言》 《圣雷莫海上武装冲突国际法手册》

  • 协定中立

    国家之间在平时通过签订协定的方式形成的中立地位和中立关系。中立的类型之一。以国家间的协定作为中立依据,受条约法的约束,具有国际法意义。1794年美国与英国通过签订《约翰·杰伊条约》、1800年美国与法国通过签订《莫特枫丹条约》形成的中立,是典型的协定中立。协定中立不包括通过协定明示的战时中立。在...

    中立 战时中立 政策中立

  • 有条件中立

    对交战双方予以区别对待的中立。又称“有限中立”或“差别中立”。中立的表现形态之一,与绝对中立相对应。  17世纪至18世纪中期,有条件中立在中立表现形态中占据主导地位。中立法的奠基人H.格劳秀斯等国际法学家主张,中立国应当判断交战双方的正义性,支持正义的一方,反对非正义的一方;只有在对交战双方的...

    中立 绝对中立

  • 战时中立

    主权国家在战时实际形成的中立地位和中立关系。中立的类型之一。主要表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包括交战团体)之间实际发生战争和武装冲突的情况下,其他国家(包括国际组织)实际不加入该战争和武装冲突,并且采取对交战各方公正不偏的政策措施以及由此产生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关系。爱尔兰总理E.de瓦莱拉在电...

    中立 中立国

  • 政策中立

    主权国家在和平时期采取国内立法、对外声明、实际行动等方式体现的中立。通常只具有国内法和国际政治的意义,不产生国际法意义,除非经过长期实践,得到国际社会普遍的明示或默示的认可。如果两个以上国家签订的中立协定,不是确定互相在对方与其他国家之间发生的战争中保持中立,而是共同宣示在其他国家之间发生的战争...

    协定中立

  • 中立选择权

    主权国家选择不介入别国交战的权利。是主权国家基于国际习惯享有的、国际社会公认的自然权利。1975年《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最后文件》指出:国家有“中立的权利”。国家行使中立选择权的方式可以是明示,也可以是默示。一个国家在其他国家发生战争时没有明确表示参与交战,也没有以实际行动参战,即是选择了中立。中...

    中立 永久中立国

1/1页
跳转到: GO 每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