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宋夏金军事思想

    中国辽宋夏金时期各阶级、民族、政治集团及其军事家、兵学家等关于战争、军队和作战等问题的理性认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组成部分。宋代大力兴办武学,培养军事人才(国画)  辽宋夏金处于中国封建社会中期,上承五代,下接元代。这个时期,中原和江南地区建有以汉族为主体的宋王朝,北方有由契丹、党项、女真人先后...

  • 不以法为守,而以法为用

    中国宋代思想家何去非关于继承和发展古代兵法的思想观点。语见《何博士备论·霍去病论》。宋代武学、武举的兴起,《武经七书》的颁行,使更多的将帅生员有机会了解兵家典籍的奥秘,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生搬硬套的不良倾向,因此受到大多数兵学家们的反对。《何博士备论》的作者何去非从反对拘泥古法的目的出发,提出古今情...

  • 陈亮军事思想

    中国南宋思想家陈亮关于战略战术问题的理性认识。陈亮(1143~1194),字同甫,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光宗绍熙进士。喜谈兵。多次上书朝廷,力陈武力抗金、光复中原的主张,因此被当朝权贵诬陷入狱。后授建康府佥判,未赴而卒。其传世之作,今人辑补为《陈亮集》39卷,其中《酌古论》、《中兴五论》和《上...

  • 范仲淹军事思想

    中国北宋政治改革家范仲淹有关国防建设和战略问题的理性认识。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真宗大中祥符进士。范公亭(位于山东青州)康定、庆历年间历任陕西都转运使、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曾与韩琦等同负防御西夏重任,与富弼、欧阳修等推行“庆历新...

  • 居重驭轻

    中国宋代兵书《历代兵制》关于加强中央军事集权的思想观点。语见该书卷八。宋开国皇帝赵匡胤通过“陈桥驿兵变”夺取政权后,鉴于唐后期及五代藩镇割据、皇权衰落的历史教训,加强中央集权,尤其是将兵权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在兵力部署上也体现出重内轻外的特点,以达到居重驭轻、“破百年难制之弊”的目的。《历代兵制...

  • 民有常兵而无常征之劳

    中国宋代兵书《历代兵制》关于寓兵于农的思想观点。语见该书卷二。认为西周时期按井田出赋兵车、甲士,西汉时以郡国材官、骑士轮流充当卫士,北周至唐以府兵自备资粮轮流番上,这种兵役制度于国于民都有好处。对国家来说,可以保持数额巨大的常备部队,平时散居各地,定期接受军事训练,却又不耗费巨大的国家经费,有事...

  • 善守者守中有攻

    中国宋代兵书《守城录》关于实行积极防御的城守思想。语见该书卷一。《守城录》是宋代城防理论的代表作。该书作者陈规继承《墨子》城守思想的精华,并根据自身在南宋初年战争中守城的实践经验,进一步强调了城守作战中积极防御的重要性,并提供了许多新的“守中有攻”的战法。他认为,守城的关键在于不能死守孤城,而要...

  • 沈括军事思想

    中国北宋科学家沈括有关边防问题的理性认识。沈括(1031~1095),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仁宗嘉祐进士,曾任河北西路察访使、鄜延路经略使、知延州(今陕西延安)等,讲修边备以御西夏。有《梦溪笔谈》26卷传世。其论北宋中期西北边防,主张利用山川险要、边塞废垒加筑营寨,分兵把守,保境安民,层...

  • 完颜阿骨打军事思想

    中国金朝开国皇帝、女真族军事统帅完颜阿骨打关于建军及战争指导等问题的理性认识。完颜阿骨打(1068~1123),女真族完颜部人。生活于奴隶制度日益成熟的女真社会,因不堪忍受契丹贵族的欺侮,率领尚武善战的女真人起兵反辽。金朝大金得胜陀颂碑(位于吉林扶余)  为了建立和壮大女真武装力量,他逐步将旧氏...

  • 王安石军事思想

    中国北宋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关于军队和国防等问题的理性认识。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仁宗庆历进士。曾任参知政事、宰相,协助神宗主持包括军事改革在内的变法活动。有《临川先生文集》100卷等著作传世。  针对当时宋朝积弱积贫的状况,王安石指出,治国之本...

1/2页
跳转到: GO 每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