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事哲学

    关于军事领域矛盾及其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军事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它是军事实践经验的哲学总结,本质特征是军事实践经验上升的哲学观念,是研究和指导军事实践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又称军事辩证法。它通过军事实践主体的辩证思维作用于军事实践,对军事指导者必须具备的科学思维方式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对国防和军队...

    军事实践 战争观 战争指导 军事方法论

  • 兵力的集中与分散

    反映作战力量两种分布状态和使用方式及其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集中兵力指把主要作战力量用于同一个作战方向,目的是在一定的时间和地域造成压倒敌方的兵力优势。分散兵力指把部分作战力量分别使用于主要作战方向之外的其他的作战方向,目的是钳制、分散、袭扰敌人,或是配合己方的进攻或主攻。在革命战争中,分散兵力还...

    战争指导

  • 持久战与速决战

    反映战争和作战持续时间长短及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持久战指持续时间较长的战争和作战,以及以较长时间赢得胜利的战争和作战指导方针。速决战指在较短时间内决定胜负的战争和作战,以及以较短时间赢得胜利的战争和作战指导方针。持久战与速决战是相比较而存在的。  自古以来,战争的持续时间就有长有短,客观上就存在...

    以弱胜强

  • 打与走

    反映军队在战争过程中的不同行动状态及其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打”是军队实施进攻或防御的作战行动,“走”是为创造有利战机所实施的机动。  自有战争以来,打与走就是共生的。许多军事理论家都十分重视走在战争中的作用。拿破仑一世说过:行军就是战争,战争才能就是运动的才能,善于运动的军队必能获得胜利。C....

  • 待机与随机

    反映战争指导者对战争中有利时机及其变化规律的认识和把握的一对范畴。战争中的待机,指战争指导者等待尚未出现但很有可能出现的有利于己方作战行动的时机。中国古代兵书中所讲的“待机破敌”、“待机而动”指的就是这种状态。战争中的随机,指战争指导者及时把握和处置随战争情况的变化而出现的有利于己方作战行动的时...

    战争中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 邓小平军事哲学思想

    邓小平关于军事领域矛盾运动及其辩证规律的理性认识。邓小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军事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特别是对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实践经验的哲学概括和理论总结,是对毛泽东军事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六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军委主席  形...

    毛泽东军事哲学思想 战争与和平 毛泽东军事思想

  • 地缘政治战争论

    以地理因素解释战争根源的战争观。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的F.拉采尔和K.豪斯霍弗尔、瑞典的R.契伦、英国的H.J.麦金德、美国的A.T.马汉等。地理环境对战争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但不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地缘政治战争论产生于近代西方,以地理环境决定论为理论基础。主要理论观点有:①夸大地缘因素在战争...

  • 多元战争论

    以社会学的“多因素论”解释战争原因的一种观点。以西方一些资产阶级思想家,如德国的M.韦伯、英国的A.C.尤因格、美国的J.M.鲍德温等为主要代表。这种观点认为,战争与社会中其他现象一样,它的产生与发展并不是只有一种原因,而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例如:联盟的存在、军备竞赛、殖民纷争、经济竞争、皇权要...

  • 恩格斯军事哲学思想

    恩格斯关于军事领域矛盾运动及其辩证规律的理性认识。F.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军事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它和马克思军事哲学思想共同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原则。19世纪60年代的恩格斯  形成过程 恩格斯(1820~1895),在与K.马克思共同创立马克思...

    马克思军事哲学思想 进攻与防御 军队的起源 战争与和平

  • 非理性主义战争论

    以非理性主义理论来解释战争根源和战争本质的一种观点。以西方一些资产阶级思想家为主要代表。这种观点认为,理性不能认识战争,只有利用非理性的直观、直觉、本能或神的启示等,才能认识战争的根源和本质。如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F.W.尼采认为,从苏格拉底以来,对理性的尊重给人类带来了无穷的灾难,人类历史是强者...

1/21页
跳转到: GO 每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