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见中国历代军事思想)
隋唐五代军事思想
请选择
中国古代军事家、唐代名将李靖关于持久作战的思想观点。见清汪宗沂所辑《卫公兵法辑本》卷上《将务兵谋》。“兵贵神速”是古代兵家提出的重要用兵原则。以迅速的军事行动,趁敌人不及防备,予以猛烈打击,这一战法在战争史上曾经赢得了无数场辉煌的胜利。但是,如果敌将足智多谋,士卒又齐心协力,令行禁止,兵器锐利,...
中国古代军事家、唐太宗李世民关于权变速战的思想观点。语见《旧唐书·裴寂传》。隋大业十三年(617),李渊起兵后,进取河东。屈突通拒守,攻之不下。裴寂认为,屈突通一时难于攻取,如舍此入关,恐腹背受敌,建议先克河东,然后入关。李世民认为不可,说“兵法尚权,权在于速。宜乘机早渡,以骇其心”。主张乘士气...
中国唐代后期诗人、兵学家杜牧关于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历官监察御史、宣州团练判官、殿中侍御史、内供奉、黄池睦三州刺史、中书舍人等职。当时藩镇割据,战乱不止。为挽救危局,他“慨然最喜论兵”。著有《注孙子》,其《樊川文集》中有兵论多篇。《...
中国古代军事家、唐代名将李靖关于攻守关系的思想观点。语出《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攻是守之机,守是攻之策,同归乎胜而已矣。若攻不知守,守不知攻,不唯二其事,抑又二其官;虽口诵孙、吴,而心不思妙攻守两齐之说,其孰能知其然哉?”李靖在这里对攻守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阐明了攻与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对立统一...
中国唐代中叶军事统帅郭子仪在长期军事实践中所反映的治军与用兵思想。郭子仪(697~781),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历事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帝,官至兵部尚书、太尉兼中书令,长期担任唐军副元帅。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伙同史思明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叛乱,郭子仪奉命率军东进平叛。此后20多年,...
中国古代军事家、唐太宗李世民关于用兵要因利制权、速进速退的思想观点。语出《通典·兵典·因机设权》。唐贞观十五年(641),薛延陀汗国夷男可汗率本部并征发同罗、仆骨、回纥等族共20万兵马,南下入侵白道川(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北),击突厥可汗李思摩之部。李思摩引其部众,弃白道川,退守朔州。唐太宗李世民派...
中国隋末唐初名将李勣在战争实践中所反映的治军用军思想。李勣(594~669),本姓徐,名世勣,字懋功。唐初赐姓李,后为避唐太宗李世民讳,去“世”字,单名勣。隋大业七年(611),他17岁即参加翟让领导的瓦岗农民军。瓦岗军失败后归唐,历仕高祖、太宗、高宗三朝,官至兵部尚书、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
中国古代军事家、唐朝军事统帅李靖关于治军和作战等问题的理性认识。李靖(571~649),字药师,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北)人。曾任兵部尚书、尚书右仆射等职,封卫国公。著有多部兵书,大都亡佚。现存世者,有散见于《通典》、《太平御览》中的《卫公李靖兵法》部分内容,清人汪宗沂辑为《卫公李靖兵法》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