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两晋南北朝军事思想

    中国从三国到南北朝期间各阶级、民族、政治集团及其军事家、兵学家关于战争和军队等问题的理性认识。反映南北朝时期重装骑兵作战的壁画  这一时期介于汉、唐盛世之间,长期分裂割据,先后建立过30多个王朝和政权。三国时期,为魏、蜀、吴鼎立;两晋时期,由西晋的短暂统一,分裂为北方的十六国和南方的东晋;南北朝...

  • 兵威已振,譬如破竹

    中国古代关于运用军威士气的优势乘势破敌的思想观点。语出《晋书·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无复著手处也。”意谓部队的军威士气振作之后,便势如破竹,破开数节之后,其余都迎刃而解。  古代兵家在先秦时期就对乘势问题做了深入探讨。《孙子·计》指出“势者,因利而制权也”,认为...

  • 曹操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汉魏之际军事统帅曹操关于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他乘东汉末年各地豪强拥兵割据之机起兵,改编青州黄巾军为青州兵,独立发展武装,在南北征战中雄踞一方,成为魏、蜀、吴鼎足之势中的主导性力量。曹操博采兵、法、儒、道等诸家思想,...

    奇正 虚实

  • 崔浩军事思想

    中国南北朝时期北魏大臣、军事家崔浩对战争和作战指导等问题的理性认识。  崔浩(381~450),字伯渊,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清河东北)人,出身汉世家大族,曾任著作郎、侍中、抚军大将军、司徒等职,以足智多谋著称,在参与谋划和实施统一中国北方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后因修国史触怒统治者,被魏太武帝灭族...

  • 杜预军事思想

    中国西晋军事家杜预关于作战等问题的理性认识。杜预(222~285),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东北)人。曾任尚书、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等职。因率军灭吴有功,封当阳县侯。以智多谋广见称,人称“武库”。著有《春秋经传集解》。其军事思想主要内容有:积极主张以武力灭吴,“开太平之基”,实现天下一...

    居安思危

  • 刘裕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家、东晋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开国皇帝、军事统帅刘裕关于统军用兵问题的理性认识。刘裕(363~422),字德舆。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侨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少时家境贫寒,后参加东晋“北府兵”。治军有方,用兵多奇谋。撰有《兵法要略》1卷,已佚。军事思想散见于史书有关纪、传中。  在作战指...

  • 石勒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家、十六国时期后赵开国皇帝石勒关于统军作战问题的理性认识。石勒(274~333),字世龙,上党武乡(今山西武乡)人,羯族。初为奴隶,后聚众起事。曾任汉国大将军,前赵光初二年(319)据襄国(今河北邢台)称赵王,太和三年(330)称帝。他主张在割据斗争激烈、自己力薄难于独立时,要依附强...

    诡道

  • 司马懿军事思想

    中国三国时期军事家、政治家司马懿关于战争、军队和作战指导等军事问题的理性认识。司马懿(179~251),字仲达,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出身于世家大族,被曹操征召为文学掾,历任太子中庶子、军司马、大将军等职。当关羽围曹军于襄阳、樊城(今湖北襄樊)时,司马懿劝阻曹操迁都,并诱使孙吴袭取关羽后方...

    因敌制胜

  • 孙权军事思想

    中国三国时期吴国建立者孙权关于战争和军队等问题的理性认识。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东汉末分裂时,继承父兄之业,先后于赤壁之战大败曹操,夷陵之战大败刘备。黄龙元年(229)称帝。军事思想散见于《三国志》有关人物传记及裴松之注中。孙权墓(位于今南京梅花山)  孙权军...

  • 拓跋珪军事思想

    东晋十六国时期政治家、鲜卑族军事统帅、北魏创建者道武帝拓跋珪关于军队和作战指导等军事问题的理性认识。拓跋珪(371~409),公元386~409年在位。字涉珪,鲜卑族拓跋部人。年少时即被众部推为代王,后改称魏王,兼并势力最大的独孤部,北面击败高车与柔然,东北面击败库莫奚,南面联合后燕,平定河套以...

1/2页
跳转到: GO 每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