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见中国历代军事思想)
清前期军事思想
[人物军事思想]
请选择
中国古代军事家、清太宗皇太极关于战争、军队和作战等问题的理性认识。皇太极(1592~1643),满族,爱新觉罗氏。青少年时即随其父努尔哈赤狩猎征战,即汗位后攻朝鲜,抚蒙古,大举伐明,在长期的战争实践中形成其军事思想。皇太极处理军政事务的大政殿(位于今沈阳故宫) 皇太极从天助神佑的天命观出发,强...
中国清代皇帝、清圣祖玄烨关于战争、军队和作战等问题的理性认识。玄烨(1654~1722),爱新觉罗氏,年号康熙,世称康熙皇帝。自幼受满族尚武精神和汉族传统文化的熏陶。在位61年,曾筹划、指挥过削平三藩、统一台湾、抗击沙俄入侵、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等重大战争,显示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指挥艺术。他虽...
中国古代军事家、清太祖努尔哈赤关于战争和军队等问题的理性认识。努尔哈赤(1559~1626),满族,爱新觉罗氏。后金政权的创建者。他从青少年时起就较多地接受汉族文化,注意学习兵法。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及与明朝的战争中,提出了一系列军事主张。主要是:①认为天意决定战争胜负。指出“天下之国互相...
中国清代皇帝、清高宗弘历关于战争和军队等问题的理性认识。弘历(1711~1799),满族,爱新觉罗氏。年号乾隆,世称乾隆帝。在位期间,曾筹划指挥过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和大小金川之战、镇压林爽文起义、反击廓尔喀入侵等十次战争,自称其为“十全武功”。但这些战争并非全都是正义的,且连年用兵,靡费巨大,有一...
中国清代水师名将施琅关于海防问题的理性认识。施琅(1621~1696),原名郎,字尊侯,号琢公。福建晋江人。初为郑成功部将。降清后力主以军事手段平定台湾郑氏势力,并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率军攻台,完成台湾与祖国大陆的重新统一。清代水师阵图 施琅在平台前后,围绕海防安全,提出了一些相关的主张...
中国明末清初军事家、民族英雄郑成功关于战争、军队和作战等问题的理性认识。郑成功(1624~1662),初名森,字明俨,号大木。因曾被明帝赐国姓“朱”,故世尊为“国姓爷”。福建南安人。生于日本平户。7岁被接回国,习文练武,研读兵法。后以金门、厦门为基地,举兵抗清,屡败清军。又进军收复台湾,驱逐荷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