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避其锋势,与之持久

    中国古代军事家、唐代名将李靖关于持久作战的思想观点。见清汪宗沂所辑《卫公兵法辑本》卷上《将务兵谋》。“兵贵神速”是古代兵家提出的重要用兵原则。以迅速的军事行动,趁敌人不及防备,予以猛烈打击,这一战法在战争史上曾经赢得了无数场辉煌的胜利。但是,如果敌将足智多谋,士卒又齐心协力,令行禁止,兵器锐利,...

  • 兵法尚权,权在于速

    中国古代军事家、唐太宗李世民关于权变速战的思想观点。语见《旧唐书·裴寂传》。隋大业十三年(617),李渊起兵后,进取河东。屈突通拒守,攻之不下。裴寂认为,屈突通一时难于攻取,如舍此入关,恐腹背受敌,建议先克河东,然后入关。李世民认为不可,说“兵法尚权,权在于速。宜乘机早渡,以骇其心”。主张乘士气...

  • 攻是守之机,守是攻之策

    中国古代军事家、唐代名将李靖关于攻守关系的思想观点。语出《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攻是守之机,守是攻之策,同归乎胜而已矣。若攻不知守,守不知攻,不唯二其事,抑又二其官;虽口诵孙、吴,而心不思妙攻守两齐之说,其孰能知其然哉?”李靖在这里对攻守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阐明了攻与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对立统一...

  • 见利速进,不利速退

    中国古代军事家、唐太宗李世民关于用兵要因利制权、速进速退的思想观点。语出《通典·兵典·因机设权》。唐贞观十五年(641),薛延陀汗国夷男可汗率本部并征发同罗、仆骨、回纥等族共20万兵马,南下入侵白道川(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北),击突厥可汗李思摩之部。李思摩引其部众,弃白道川,退守朔州。唐太宗李世民派...

  • 理人必以文德,防边必以武威

    中国古代军事家、唐太宗李世民关于文武兼用治理民众、巩固边疆的思想观点。语出唐太宗《金镜》:“为君之道,处至极之尊,以亿兆为心,以万邦为意。理人必以文德,防边必以武威。”“文德”是《易》及其他经书的常用语,通常用来指统治者政治清明。“武威”则是以暴力手段迫使他人降服。古人认为,“武威”只不过是文德...

  • 求胜非难,持胜其难

    中国古代关于巩固战争成果的思想观点。语出唐代王真的《道德经论兵要义述·民之生章》。中国古代兵家很早就认识到,战争暴力所取得的成果并不容易被巩固下来。《孙子》提出“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火攻》),已经涉及“持胜难”的问题。王真从道家传统的“兵者凶器”的观念出发,指出大国强兵的君主将帅往往会走...

  • 无备于内,必至灭亡

    中国古代关于做好战争准备的思想观点。语出唐代王真《道德经论兵要义述·用兵有言章》。关于和平时期做好战争准备的重要性,古代兵家论述颇多。王真继承了道家“兵者凶器也,不得已而用之”以及“后发制人”等思想,认为用兵打仗,“先举者为主,后应者为客”。圣人不会主动挑起战争,他们用兵乃是不得已之举,是应敌而...

1/1页
跳转到: GO 每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