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勤务学
卫勤机构
卫勤保障机构(见卫勤机构)
战时医疗后送机构
请选择
作战过程中部队卫勤分队开设的战时医疗后送机构。伤病员分级救治系统中的重要环节。中国人民解放军通常由师(旅)医院、旅(团)卫生队、营卫生所及相当单位在战时开设。 宋靖康元年(1126),磁州赵将之创立医药院,收容溃散的伤病员。1851~1864年,太平天国军队中设有“拯危衙”,犹如现在的急救站或...
战时连队实施战场急救的临时性救护组织。通常在副职连首长领导下,以连卫生员为骨干,临时抽调卫生战士、战士担任抢救员和担架员。其人员数量视具体情况而定。主要任务是:寻找、搬运和隐蔽负伤人员,实施及时准确的急救,组织自救互救训练。连抢救组应灵活组织使用。进攻战斗时,连抢救组可分成2~3个小组,根据地形...
战时开设在医疗后送线上、担负伤病员中转任务的战时医疗后送机构。伤病员转运站的开设,通常由战役卫勤领导根据后送路线、交通情况和伤病员中转需要确定。伤病员转运站一般由野战医疗队开设,配置位置通常选择在战役后方后送路线交会点或后送工具换乘点。主要任务是:①接待或收容转运来的伤病员,为伤病员和护送人员提...
从医院抽组、担负野战条件下伤病员医疗后送任务的机动卫勤分队。战时医疗后送机构的一种。机动性强,使用范围广,既可以单独执行任务,又可以加强到其他救治机构,执行陆地、空中、海上医疗后送任务。卫生列车医疗队在列车上做手术 在19世纪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中,交战双方就派有医疗组增援前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
野战条件下担负早期治疗和部分专科治疗任务的战时医疗后送机构。具有独立机动能力和自我保障能力。世界各国军队战时大多设有野战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从1930年开始,在历次革命战争时期都设有野战医院,1983年起平时不再编设野战医院,在战时临时指定或组建。野战医院实施分所制,能分能合,便于战时机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