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卫生勤务学

    研究军队卫生勤务本质和规律,指导卫生勤务实践的学科。以卫生勤务实践活动为研究对象。军事科学、医学和管理科学的交叉学科,军事医学的分支,军事后勤学的组成部分。基本任务是研究军事活动对卫生工作的影响和要求,提供卫勤保障、卫勤建设的理论依据和科学预见,培养卫勤指挥与管理人才。  简史 卫生勤务学是在总...

    卫生勤务 军事医学 军事后勤学 卫勤保障

  • 爱国卫生运动

    中国人民解放军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领导下的群众性的卫生防病活动。卫生防病组织形式之一。对维护官兵健康,提高部队战斗力,具有重要作用。  1952年3月,为粉碎美国在朝鲜和中国东北发动的细菌战,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和地方各级防疫委员会,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开展卫生防疫运动;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团(...

    卫生防病 健康教育

  • 部队基本卫生装备配备标准

    为保证部队完成本级救治范围需要,对配备的卫生装备品种、规格、数量所作的规定。师以下部队配备卫生装备的基本依据。部队基本卫生装备主要包括医疗卫生器械、仪器、设备、箱囊等。199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布了《师以下部队基本卫生装备配备标准》。该标准以师以下部队卫生机构保障任务和救治范围为依据,按照部队...

    救治范围 卫生队

  • 部队卫勤保障机构

    师以下部队(或分队)及机关、院校、科研单位建制内担负综合性卫勤保障任务的卫勤保障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卫勤保障机构包括师(旅)医院,海军舰艇支队医院,航空兵场站医院(或卫生队),旅、团卫生队,营卫生所,机关、院校、科研单位门诊部等。通常编设院长(队长、所长、主任)、军医、药师(士)、技师(士)...

  • 部队卫生工作管理

    运用卫生勤务等相关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对部队卫生工作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活动。卫勤管理的组成部分。目的是通过科学的管理,加强基层卫生建设。  公元前5世纪,古罗马军队有营地清洁整顿,以保证饮水质量的卫生管理措施。18世纪,英国的J.普林格尔拟定了许多军营卫生的规则。19世纪中叶,中国清朝军...

    卫勤管理 分级救治

  • 冲击伤

    冲击波作用于机体所造成的损伤。核武器和各种爆炸性武器所致的一种常见伤类。按传导介质不同,可分为气体冲击伤、水下冲击伤和固体冲击伤。冲击波超压和负压可引起含气脏器,如肺、胃肠道、听器等损伤,但一般不会造成体表损伤。动压可使人体被抛离地面或沿地面位移而造成软组织伤、内脏破裂和骨折。冲击伤的严重程度主...

  • 导弹发射卫勤保障

    运用医学技术对导弹发射部队人员实施伤病防治、维护健康的活动。  导弹发射卫勤保障按发射准备、发射实施、发射结束三个阶段组织实施。①发射准备阶段。制定卫勤保障计划,进行行军沿线和导弹发射地域卫生流行病学侦察;筹措卫生人力、物力;组织实施卫勤分队临战训练和部队自救互救训练;组织推进剂加注作业等现场卫...

    卫勤保障计划

  • 动物性食品兽医卫生检验

    为保证动物性食品卫生安全所进行的兽医卫生监督、检查、鉴定与评价的活动。部队的动物性食品兽医检验工作由兽医人员或肉食品检验员担任。主要工作内容是:根据国家和军队有关兽医卫生法规和检验程序,对部队自宰的食用动物实施宰前检查和宰后检验,以及屠宰加工过程中的兽医卫生监督;对自产和外购的肉、鱼、乳、蛋等动...

  • 冻伤

    低温作用于人体而引起的损伤。部队在低温潮湿环境下作战、训练时容易发生冻伤。冻伤可成批发生,造成卫生减员。冻伤的好发部位是足、手及面部。冻伤按损伤性质分冻结性冻伤和非冻结性冻伤,按损伤范围分局部冻伤和全身冻伤。按损伤程度,冻伤分成四度:①Ⅰ度。患部充血及水肿,皮肤呈红色或紫红色,自觉症状为患部有刺...

    卫生减员

  • 毒剂伤

    毒剂作用于机体造成的损伤。主要毒剂损伤的临床表现和救治措施:①神经性毒剂损伤。由吸入、眼黏膜接触和皮肤接触塔崩、沙林、梭曼和维埃克斯等毒剂造成的机体损伤。临床表现为缩瞳、肌颤、流涎、惊厥、呼吸困难,昏迷或死亡。急救措施是尽快注射急救针、吸氧和人工呼吸。②糜烂性毒剂损伤。因眼睛、皮肤接触和吸入芥子...

    休克

1/21页
跳转到: GO 每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