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沟河之战

    明建文二年(1400)四月,靖难之役中,燕王朱棣率军与建文帝朱允炆军李景隆部在白沟河(在今河北雄县境)进行的作战。建文元年(1399年)八月,建文帝命征虏大将军李景隆率军50万围攻北平(今北京)溃败。李景隆遂与驻扎真定(今正定)的郭英、吴杰部合兵,号称60万,向白沟河集结,企图与燕师决战。朱棣闻...

  • 播州之战

    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总督李化龙率军平定播州宣慰使杨应龙叛乱的山地丛林战。  杨氏祖先于唐乾符三年(876)居播州(今贵州遵义市)后,世袭为官。明隆庆六年(1572),杨应龙承替播州宣慰使,万历十四年被授都指挥使。辖域包括贵州大部及四川、湖广的部分地区,广袤千里,崇山茂林,地势险峻。因横行...

  • 庚戌之役

    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蒙古鞑靼部首领俺答率军攻掠京畿地区的作战。岁在庚戌,史称“庚戌之变”。大同得胜堡长城  明中期,蒙古鞑靼部势盛。俺答屡遣使向明廷要求通贡遭拒绝,遂趁明首辅严嵩擅权、朝政紊乱之际,屡屡遣兵大举掠扰明边,于嘉靖二十八年攻宣府(今河北宣化)、万全左卫、大同等地。次年六月率部...

  • 古勒山之战

    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九月,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在古勒山(在今辽宁新宾境)大败叶赫等九部联军的重要作战。  努尔哈赤自万历十一年起兵后,历时五年统一建州女真五部,并在佛阿拉城(在今新宾境)称王。至十九年,主力发展至万余人,统辖区域西起抚顺,东至鸭绿江,北达开原,南连清河。其北邻海西女真(居今...

  • 后金攻察哈尔蒙古之战

    后金天聪二年至九年(明崇祯元年至八年,1628~1635),后金军攻灭察哈尔部,统一漠南蒙古的作战。  明朝后期,蒙古诸部活动于长城以北的辽阔地区。按其游牧区域,以大沙漠为限隔,分称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亦称厄鲁特蒙古)。察哈尔部属漠南蒙古,驻牧于插汉儿(即察哈尔,蒙古语为“边地”),因...

  • 后金(清)攻朝鲜之战

    后金天聪元年(明天启七年,1627)和清崇德元年(明崇祯九年,1636),后金(清)为解除与明军作战的后顾之忧,两次发兵攻朝鲜(今朝鲜、韩国)的作战。  朝鲜同明朝在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一直保持密切联系。在萨尔浒之战中,朝鲜出兵助明,与后金交锋。特别是朝鲜允许明总兵毛文龙在皮岛(今朝鲜椴岛)设...

    萨尔浒之战

  • 后金(清)与明战争

    明万历四十六年至崇祯十七年(后金天命三年至清顺治元年,1618~1644),后金(清)与明朝争夺辽东及全国统治权所进行的一系列作战。  战争起因 后金是努尔哈赤统一女真诸部后建立的政权。女真族系居住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明代女真因其分布地域和经济发展状况,被称为建州、海西和“野人”三大部...

    萨尔浒之战 沈辽之战 宁远之战 宁锦之战

  • 荆襄流民起义

    明成化元年至七年(1465~1471),荆襄地区(今湖北、河南、四川、陕西交界)爆发的大规模流民武装斗争。  荆襄地区山多林密,从元朝末年起即有许多生活濒于绝境的农民流入山中,垦荒谋生。明初,官府防止农民聚众起事,下令在以郧阳(今湖北郧县)为中心的诸山区设置禁区,不准流民入山垦荒。正统年间,河南...

  • 靖难之役

    明建文元年至四年(1399~1402),燕王朱棣战胜建文帝朱允炆,夺取帝位的战争。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闰五月,明太祖朱元璋病卒,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年号建文。为巩固统治,他采纳朝臣齐泰、黄子澄的削藩之策,先后削除周、湘、齐、代、岷五王,危及燕王。建文元年七月,朱棣诱杀监视燕王府的北平...

    白沟河之战

  • 李自成攻洛阳之战

    明崇祯十四年(1641),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占河南军事重镇洛阳的作战。十三年,张献忠、罗汝才率领农民军频繁出击,将明军主力牵制在四川、湖广地区。李自成侦悉中原明军兵力空虚、洛阳明福王府资财屯积,为解军民饥寒,率部由郧阳(今湖北郧县)进入河南,连克宜阳、永宁(今洛宁)、偃师,对洛阳形成包围之势...

1/5页
跳转到: GO 每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