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战争史
[晋及十六国]
请选择
北魏皇始元年(后燕永康元年,396)八月至三年正月,北魏主拓跋珪率军南下,攻占后燕都城中山(今河北定州),大败后燕的战争。 后燕遭参合陂之战大败后,国力顿衰。永康元年四月,后燕主慕容垂病死,其子慕容宝继位,逼杀太后段氏,法峻政苛,上下离心。七月,后燕辽西王、并州牧慕容农率部曲数万至晋阳(并州治...
北魏登国十年(后燕建兴十年,395),北魏军在参合陂(今内蒙古凉城东北)击败后燕军进攻的战争。 北魏建国后,连年征讨,兼并北方诸部,国力渐强,欲摆脱后燕对其控制,阴有图燕之志。后燕缺乏战马,屡求于北魏,并为索取名马扣留北魏主拓跋珪之弟拓跋觚。拓跋珪与后燕绝交,转而求好于西燕,进掠后燕缘边诸部。...
后秦弘始四年(北魏天兴五年,402),后秦军进攻北魏,被北魏军击败于柴壁(今山西襄汾西南汾河东岸柴庄)的作战。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曾遣使求婚于后秦,遭拒绝。后秦弘始四年正月,北魏军攻后秦属黜弗、素古延等诸部。从此后秦、北魏有隙。二月,北魏军复攻后秦,秦廷大震,遂选兵训卒,谋伐北魏。五月,后秦主姚...
东晋太元八年(前秦建元十九年,383),东晋在淝水(今安徽瓦埠湖一带)击败前秦进攻的战争。 前秦主苻坚在统一北方后,欲进而统治天下,并报往昔东晋征西大将军桓温率军进攻前秦之仇,遂不断向南扩张。继攻陷东晋梁(治今陕西汉中)、益(治今成都)两州后,又于东晋太元四年先后攻取襄阳、彭城(今江苏徐州)等...
东晋十六国时期,后赵建武十三年(前凉永乐二年,347)四月至八月,后赵军围攻枹罕(今甘肃临夏西南)被前凉军击败的战争。 建武十二年,后赵主石虎欲吞并前凉,乘前凉主张骏新丧、继位的张重华年幼之机,命凉州刺史麻秋、将军王擢等率大军伐前凉,攻下金城(今兰州西北)等地。前凉中坚将军谢艾率军迎击,大破后...
东晋太和四年(前燕建熙十年,369)四月至十月,东晋大司马桓温率军北攻前燕失败的战争。 东晋太和四年四月,桓温乘前燕太宰慕容恪卒、前燕主慕容�幼弱、内部混乱之机,率江州刺史桓冲、豫州刺史袁真等领步骑5万自姑孰(今安徽当涂)北上攻前燕。六月,桓温至金乡(今山东嘉祥南),天旱,水道断绝,遂命冠军将...
东晋永和二年(成汉嘉宁元年,346)十一月至三年三月,东晋安西将军、荆州刺史桓温率军西征,攻占成都,灭亡成汉的战争。 晋室东渡后,于建武元年(317)定都建康(今南京),史称东晋。中原一带早已进入十六国时期。至东晋穆帝永和年间,几个主要割据政权,与东晋为敌的唯有后赵和成汉。桓温素有兴兵收复中原...
西晋咸宁五年(吴天纪三年,279)十一月至次年三月,晋军多路齐发、水陆并进,灭亡吴国,实现统一的战争。司马炎像 战争缘由及战前准备 三国曹魏后期,控扼朝政的大将军司马昭提出:先定巴蜀,三年后借顺流之势,水陆并进取吴。魏景元四年(263),蜀亡。次年,司马昭致书吴主孙皓,欲逼吴降服,未成。咸熙二...
东晋咸和二年(327)十二月至四年二月,东晋在京都建康(今南京)地区平定历阳内史、冠军将军苏峻叛乱的战争。 苏峻自恃参与晋平王敦之战有功,且握有强兵,日益骄横,素疑执掌朝政的中书令庾亮欲害己,潜有异志。当晋廷征其入朝任大司农,欲夺去其兵权时,即于咸和二年十月,以讨庾亮为名,与豫州刺史祖约联兵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