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历代军史

    中国先秦至中华民国各个历史时期军队及其他军事组织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是中国军事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其丰富内容和发展规律,对当代军队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国历代军史的基本问题  中国历代军史的基本问题包括中国历代军史的研究对象与范围、研究内容与分类以及研究现状等。  研究对象与范围 中...

    西六师 成周八师 厢军 乡兵

  • 安国军

    1926~1928年,为抗拒国民革命军的北伐,奉军首领张作霖联合张宗昌直鲁联军和孙传芳五省联军合编而成的军队。  1926年11月,国民革命军的北伐推进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为抵抗北伐,张宗昌、孙传芳于30日联名发出通电,拥戴张作霖为安国军总司令,统率所有奉军、直鲁联军和五省联军等军事势力。12月1...

    国民革命军 奉军 晋军

  • 安庆内军械所

    晚清时期清政府创办最早的以手工制造近代武器的军工作坊。又称“内军械所”。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底由两江总督曾国藩筹设于安徽安庆。规模较小,以手工仿制开花炮、弹药及轮船,为湘军提供部分武器装备。所内“全用汉人,未雇洋匠”,集合了一批当时中国著名科学技术专家,如徐寿、华蘅芳、龚芸棠、徐建寅、张斯...

    金陵机器制造局

  • 八旗兵

    清代经制兵(正规军)之一。由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和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种旗的组织组成,并因每旗以一种旗帜为标志而得名。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诸部战争中,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在“牛录制”基础上,组建了环刀军、铁锤军、串赤军和能射军,逐渐以正色黄、白、红、蓝四旗为标志编组军队。四十三年,...

    萨尔浒之战 沈辽之战 绿营兵 湘军

  • 八字军

    南宋初年转战于太行山一带的抗金义军。金灭北宋后,继续挥军南下,北方各地军民纷纷组织义军,在敌后抗击金军。建炎元年(1127),宋将王彦等率部抗金,战败后撤至太行山区之共城(今河南辉县),增募当地民众入伍,加以训练。士兵皆面刺“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字,故称“八字军”。两河忠义民兵首领傅选、孟德、...

    顺昌之战

  • 白杆兵

  • 白艻子兵

    宋代成都府、梓州等路临近少数民族地区由州县拣选的土兵。又称白艻子弟。当地乡丁熟悉山川险要,且作战勇敢,州县常配发给武器,作为镇压少数民族叛乱时的向导和先锋。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晏州多刚县夷人斗望和行牌二人率众叛乱。转运使寇瑊集合当地乡丁6000余人进攻叛军,号称“白艻子兵”。在寇瑊的率领...

  • 保安队

    国民党政府绥靖地方、维护政权的地方武装。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于1932年6月在庐山召开豫鄂皖赣湘五省“剿共”会议,制定《豫鄂皖湘赣闽粤各县保安总队及保安大队组织纲要》,规定各县设保安总队或保安大队。随后,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颁行“剿共”区内各省民团整理条例,对地方...

    九一八事变

  •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民国初年北洋政府在保定创办的培训陆军初级军官的军事学校。1912年6月,北洋政府决定在保定开办兵官学校,旋改称陆军军官学校,习称保定军校。9月颁布《陆军军官学校条例》。10月正式开课,学制2年。该校是在借鉴东西方先进军事教育制度的基础上创办的,有较完整和正规的规章制度。军校领导机构称校本部,设校...

  • 北府兵

    东晋时期的防卫长江下游的主要军事力量。东晋南朝时期,广陵(今江苏扬州西北)和京口(今江苏镇江)是南方政权的军事重镇,也是北方南下民众侨居较集中的地区。这些侨人大都来自北方的兖州、青州和徐州(今江苏徐州以北和山东中、南部地区),因而晋廷于京口置南徐州,于广陵置南兖州、南青州等侨州进行管辖。东晋大臣...

    淝水之战

1/20页
跳转到: GO 每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