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帝乙帝辛攻东夷之战

    约公元前11世纪,商王帝乙、帝辛(纣王)相继对东方夷人各部族展开的一系列战争。  商朝晚期,国势日衰,而东方夷人部族则日趋强盛。自商王武乙时起,东夷“分迁淮、岱,渐居中土”(《后汉书·东夷列传》),形成由东至东南对商王国侵逼之势。当武乙、文丁二王全力遏制西戎诸部侵扰之后,帝乙、帝辛二王便把军事征...

  • 甘之战

    夏朝建立前后,夏后氏与有扈氏为争夺王权而进行的战争。约公元前21世纪,部落联盟趋于瓦解,国家正在形成。部落联盟首领禹所代表的夏后氏(主要活动于以今河南登封为中心的伊、洛流域)不断扩展势力,同实力与之相当的有扈氏(居今河南原阳县原武一带,一说居今陕西户县一带)发生尖锐冲突。有扈氏为阻遏夏后氏的发展...

  • 鸣条之战

    约公元前16世纪初,商汤击败夏桀于鸣条(今河南封丘东,一说今山西运城东北),灭亡夏朝,建立商朝的战争。  发祥于今河南、山东黄河下游地区的商部族,从传说中的始祖契以后,是夏朝在东方的一个附庸。夏朝末年,夏王桀暴虐无道,大兴徭役,穷兵黩武,致使民众怨恨,方国叛离,统治濒临崩溃。是时,以汤为首领的商...

  • 牧野之战

    商朝末年,周武王为兴周灭商,统兵直捣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与商军在牧野(今淇县南卫河以北地区)展开的决战。史称“武王伐纣”。  自商王祖甲以后,商王国在内外矛盾交织中逐渐衰敝。商纣王为加强王权,信用四方逃来的人,触犯旧贵族利益,造成统治集团内部分裂,并因施用残暴酷虐手段加强统治,更激化与奴隶、...

  • 犬戎灭西周之战

    西周末年,犬戎攻灭西周的作战。周幽王承继已经衰败的国势,任用善谀好利的虢石父为卿,加重压榨民众;关中大地震的严重天灾与人祸交相为虐,导致社会矛盾加剧。幽王昏庸腐败,宠爱妃子褒姒,相传曾用“烽火戏诸侯”来博取褒姒之笑,以致失信于诸侯,反映周王室已失去对诸侯的控制。幽王又废申后(申侯之女)和太子宜臼...

  • 少康复国之战

    夏代初期,少康为恢复夏后氏统治,率有虞氏、有鬲氏军与寒浞有穷氏、有过氏军的作战。启子太康继位后,奢侈淫乐,内部纷争,民众不满。东夷有穷氏首领后羿“因夏民以代夏政”(《左传·襄公四年》),夺取夏朝统治权。后羿自恃善射,且沉溺田猎游乐,不修民事,弃贤臣,其亲信寒浞杀后羿夺权自立。太康弟仲康之子相逃至...

  • 武丁攻西北部族之战

    约公元前13世纪,商王武丁为巩固和扩大商王朝统治,对西北方诸部族进行的一系列作战。  商王朝自盘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西北),结束了内部长期纷争,统治得以稳定。武丁继位,励精图治,国势日盛。奴隶制的发展,需要通过征服战争以掠取大量奴隶。同时,日益强大的周边方国、部族,也经常侵扰商王国边境地区,尤...

  • 尧舜禹攻三苗之战

    古史传说中的部落联盟战争。距今约4000多年前的父系氏族社会末期,黄河流域的各氏族、部落在长期争斗、交往中,形成以黄帝部落后裔为核心的部落联盟,产生了传说尧、舜、禹相继的三个首领。其时,私有财产逐渐出现,引起贫富分化。先后以尧、舜、禹为首领的北方部落联盟,为征服异部落,掠夺财富和奴隶,对南方三苗...

  • 远古三代战争

    中国从氏族社会跨入奴隶社会,夏、商、西周王朝递嬗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战争。其中有原始部落战争、巩固和扩大奴隶制国家的战争、不同部族奴隶主争夺统治权的战争、奴隶和平民反抗奴隶主压迫的战争,共同构成中国古代的早期战争。  传说时代的战争 中国有文字记载以前的原始社会,称为传说时代。战争在这...

    涿鹿之战 尧舜禹攻三苗之战 甘之战 少康复国之战

  • 周公东征

    西周初年(约公元前11世纪中叶),周公旦为巩固周王朝统治,平定管叔、蔡叔、武庚等叛乱,征服东方诸国的战争。  周武王灭商后,封纣王子武庚(又称禄父)于商故地统治商遗民,封弟管叔、蔡叔、霍叔于商故地周围进行监视。武王死,其子成王年少继位,武王弟周公旦代王摄政。管叔、蔡叔对此不满,散布周公欲篡夺王位...

1/2页
跳转到: GO 每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