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柏壁之战

    唐武德二年(619)至三年,秦王李世民率军在柏壁(今山西新绛西南)及其以北地区击灭刘武周割据势力的作战。  隋大业十三年(617)二月,马邑(今山西朔州)鹰扬府校尉刘武周,杀太守王仁恭起兵,得突厥相助,攻占雁门(治今代县)、楼烦(治今静乐)、定襄(治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等郡,被突厥立为定杨可汗...

  • 河阳之战

    唐乾元二年(759)十月,唐兵马副元帅李光弼督师在河阳(今河南孟州南)挫败史思明部多次进攻的作战。  唐乾元二年三月,邺城之战后,史思明诱杀安庆绪等,率军入邺城(今安阳),兼并安军,留其子史朝义守邺,自率军回范阳(今北京城西南)。四月,史思明自称大燕皇帝。经半年准备,于九月再次率兵南下攻唐。时李...

  • 洹水之战

    唐建中三年(782)正月,河东节度使马燧在洹水(在今河南安阳河)下游地区击败反抗朝廷的魏博节度使田悦的作战。  唐平安史之乱后,渐成藩镇割据之势。建中二年,田悦和平卢节度使李正己,为成德节度使李宝臣之子李惟岳争取继承权而与其连兵抗拒朝廷。五月,田悦首先起兵,进围朝廷控制的邢州(治今河北邢台)和临...

    唐平安史之乱

  • 霍邑之战

    隋大业十三年(617)八月,隋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击灭虎牙郎将宋老生军,攻克霍邑(今山西霍州)的作战。太原晋祠铭碑(唐太宗李世民撰文并书)  隋末,农民起义严重地打击了隋王朝统治。李渊乘机起兵反隋,企图夺取京都长安(今西安),进而统一中国。遂采取北和突厥,南抚瓦岗军李密,集中兵力西取关中的方略。大业...

  • 李靖攻吐谷浑之战

    唐贞观九年(635),唐西海道行军大总管李靖统率诸军于青海(今青海湖)西南及以西广大地区,进行远程追歼吐谷浑的作战。  吐谷浑居洮水(今甘肃黄河支流洮河)之西,极于白兰(今青海布尔汗布达山),地兼鄯善(今新疆若羌)、且末(今属新疆),自唐初以来不断进袭唐边境。唐多次遣使告诫,其可汗慕容伏允仍听信...

  • 李晟克长安之战

    唐兴元元年(784),神策行营节度使李晟平定朱泚叛乱,收复长安(今西安)的作战。  建中三年(782),河北范阳、成德、魏博及山东淄青等镇,互相结盟,对抗朝廷,共劝淮西节度使李希烈称帝。李希烈遂自称天下兵马都元帅,于四年八月发兵3万围攻襄城(今属河南)。唐廷遣泾原等诸道兵救襄城。十月,泾原节度使...

  • 李愬袭取蔡州之战

    唐元和十二年(817),唐随邓节度使李愬率兵雪夜破蔡州(治今河南汝南),平定淮西藩镇吴元济割据势力的一次著名奇袭战。  淮西镇辖申、光(治今信阳、潢川)、蔡三州。自建中三年(782)节度使李希烈拥兵反叛朝廷形成割据后,其权柄几易。元和九年(814),节度使吴少阳死,其子代理蔡州刺史吴元济匿丧自领...

  • 李渊攻取长安之战

    隋大业十三年(617),隋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攻占京都长安(今西安)的作战。唐彩绘武士俑  隋大业十三年六月,李渊自太原出兵。八月,在霍邑之战大捷后,乘隋军主力在洛阳附近与瓦岗军大战之机,即沿汾水(今汾河)挺进,连下临汾(治今山西临汾南)、绛郡(治今新绛),进至龙门(今河津东南)。隋左武侯大将...

    霍邑之战

  • 洛阳虎牢之战

    唐武德三年(620)至四年,秦王李世民率军在洛阳、虎牢(今河南荥阳汜水镇西)各个击破王世充、窦建德军的重要作战。  唐武德二年,占据洛阳的隋旧将王世充,在镇压瓦岗起义军之后,据有河南地区的许多州县,自称郑帝并废杀隋皇泰主杨侗。与此同时,河北起义军首领窦建德,占有河北大部州县,自称夏王。形成郑、夏...

  • 南诏攻西川之战

    唐咸通十年至乾符二年(869~875),南诏大举攻唐剑南西川(治今成都),被唐军击败的战争。  南诏始居蒙舍(今云南巍山西北)。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在唐支持下合六诏为一而立国,其王由唐册封。次年徙都太和城(今大理南太和村)。天宝中,因受唐袭扰而依附吐蕃。贞元年间复归唐廷。此后时战时和。太和...

1/4页
跳转到: GO 每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