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丰之战

    元至正二十三年(宋龙凤九年,1363),朱元璋为解救被围于安丰(今安徽寿县)的小明王韩林儿,与张士诚部进行的作战。至正十九年八月,元军攻破汴梁(今河南开封),北方红巾军首领刘福通护韩林儿突出重围,退据安丰。二十三年二月,当时已降元的张士诚遣部将吕珍围攻安丰。刘福通派人赴应天(今南京)向朱元璋求援...

  • 伯颜取临安之战

    元至元十二年(南宋德祐元年,1275)至十三年,元军攻取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的重要作战。  元至元十二年,元军攻占建康(今南京)、镇江等重镇后,元世祖忽必烈重新部署灭宋战争:命右丞阿里海牙攻湖南,都元帅宋都带等取江西,以切断南宋东西联系;命中书左丞相阿朮攻扬州,阻淮东宋军南援;命中书右丞相伯颜...

  • 丁家洲之战

    元世祖至元十二年(南宋德祐元年,1275)二月,元军于丁家洲(今安徽铜陵北长江中)击败宋军水陆阻击的作战。  元军攻占鄂州(今湖北武汉武昌)后,荆湖行省左丞相伯颜率水、步军10余万,沿长江东进。宋黄州(今黄冈)、蕲州(今蕲春东北)、江州(今江西九江)、南康军(今星子)、安庆府(今安徽安庆)等地守...

  • 鄂州之战

    元至元十一年(南宋咸淳十年,1274),元军突破鄂州(今湖北武汉武昌)地区江防,击败宋军的渡江进攻战。  至元十年,元军攻占襄阳、樊城(今属襄阳)后,元世祖忽必烈命荆湖行省左丞相伯颜从襄阳出发,率水、步、骑军20万,分兵三路攻宋。伯颜以招讨使翟文彬率一部为西路,唆都率一部为东路,自己率主力居中路...

  • 合兰真之战

    金泰和三年(1203)春,蒙古乞颜部首领铁木真(成吉思汗)与克烈部首领王汗进行的作战。蒙古高原克烈部首领王汗及其子桑昆,忌恨乞颜部首领铁木真力量壮大,遂于1203年春,以将女儿许配铁木真之子为名,邀铁木真赴宴,欲乘机杀之。铁木真得报,遣兵侦察,并移营防避。王汗知谋泄,即与札答阑部联兵往袭,与铁木...

  • 合州之战

    南宋宝祐六年至开庆元年(蒙古蒙哥汗八年至九年,1258~1259),宋将王坚率军民于合州(今重庆合川东钓鱼城)抵抗蒙古军进攻的著名江河要塞防御战。  宝祐六年二月,蒙古大汗蒙哥以南宋囚其使臣月里麻思为借口,发起攻宋战争。鉴于以前多路攻宋失利,为弥补水军不足,决定采取控制全蜀、东下荆襄、略定江南的...

  • 忽必烈灭大理之战

    蒙古蒙哥汗二年至四年(大理天定元年至三年,1252~1254),宗王忽必烈率军远征,攻灭大理国的作战。元世祖平云南碑  大理国是白族祖先于后晋天福二年(937)建立的政权,辖今云南全境、四川西南部和贵州、广西部分地区,以及缅甸、泰国、老挝的一些地方。传至国王段兴智,大权旁落于丞相高祥。蒙哥汗二年...

  • 忽必烈平李璮之战

    蒙古中统三年(宋景定三年,1262),世祖忽必烈遣将平定江淮大都督李璮反叛的作战。据守山东的李璮(降蒙红袄军首领李全之子)久有异志,三年二月初三,乘忽必烈与宗王阿里不哥在北方争战之机,举兵杀蒙古戍卒,以涟(今江苏涟水)海(今属连云港)三城归宋,被宋理宗封为齐郡王。八日,李璮引水陆军还据益都(今山...

  • 忽必烈与诸王之战

    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期间,为巩固汗位、加强中央集权,与宗王阿里不哥、海都、乃颜等进行的长期内战。  成吉思汗晚年起,蒙古诸王之间为争夺汗位矛盾日增。蒙哥汗九年(1259),留守漠北的忽必烈弟阿里不哥闻蒙哥汗在攻宋作战中卒于四川,遂调兵遣将,欲夺汗位。正在围攻鄂州(今武汉武昌)的忽必烈得悉,即与宋议和...

  • 集庆之战

    元至正十五年至十六年(1355~1356),朱元璋率军渡长江攻取要地集庆(今南京)的作战。  至正十五年五月,朱元璋在和州(今安徽和县)击败元军后,巢湖反元武装首领廖永安、俞通海等率部归附,朱军得战船千艘,以此为基础建立水师。六月,朱军渡长江,占太平(今当涂),分兵取溧水、句容(今均属江苏)等地...

1/3页
跳转到: GO 每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