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战争史
[春秋]
春秋大国争霸战争
请选择
周敬王三十六年(前484),吴军击败齐军于艾陵(今山东莱芜东北)的作战。吴国经柏举之战、夫椒之战,西破强楚,南服越人,兵威很盛。吴王夫差狂妄自信,好大喜功,被越王勾践卑恭事吴的假象所迷惑,不以越国为意,一心北威齐、晋,争霸中原。周敬王三十六年,夫差得知齐国君臣不睦,悼公被杀,新君甫立,决定乘机出...
周定王十八年(前589),晋国为振兴霸业,发兵击败齐军于鞍(今济南西北)地,迫齐背楚从晋的作战。 邲之战后,晋国霸业中衰。晋景公继位,君臣痛省前非,维护内部团结,壮大经济、军事实力,日思复兴霸业。先是北灭赤狄,以除肘腋之患;继而与鲁、卫、曹、邾等国结盟,并欲争取与楚通好的齐国背楚从晋。齐顷公见...
周桓王二年(前718),郑军击败南燕军于北制(今河南荥阳汜水镇)的作战。春秋初年,郑国依靠优越的经济、政治条件,率先崛起于中原,积极向外扩张。郑庄公采取远交近攻之策,联合齐、鲁对付邻近的宋、卫,多次与宋、卫发生争战。周桓王元年,宋、卫联合陈、蔡攻郑,先是围郑都东门,继而击败郑徒兵,抢走大批粮食。...
周定王十年(前597),晋、楚两国为争夺中原霸权,在邲(今河南荥阳东北)地展开的一次大战。 春秋中期,由于晋、秦关系恶化,秦联楚以抗晋,使晋丧失争霸的优势,楚则解除向中原推进的后顾之忧。此时,晋国卿权日重,诸卿相争,内政纷乱,国力有所减弱。而楚庄王即位后,在令尹孙叔敖辅佐下,发展生产,整顿政治...
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吴国大军深入楚境,击败楚军主力于柏举(今湖北麻城东北),进而攻破楚都郢(今荆州北)的远程进攻战。 自周敬王五年吴王阖闾即位后,吴国与楚国的战争转入吴国基本掌握战略主动的新阶段。鉴于楚国虽然内政腐败,但地广兵多,阖闾在行人伍子胥、太宰伯嚭、将军孙武等人辅佐下,采取分师轮...
周景王二十年(前525),吴、楚两军在长岸(今安徽当涂西南)展开的一次水战。春秋末期,吴、楚两国在江淮地区的争战,伴随舟师的建立和发展,时以水战形式出现。周景王二十年,吴国遣公子光率舟师沿江水(长江)逆流而上攻楚,楚派令尹子瑕率舟师迎战于长岸。楚司马子鱼以所属私卒率先进击吴军,兵败战死。子瑕指挥...
周庄王十三年(前684),鲁军迎战齐军于长勺(今山东曲阜北),后发制人而获胜的著名作战。 春秋初期,齐、鲁两个相邻的军事大国争衡,时有冲突。周庄王十二年,齐国因襄公之死发生内乱,鲁庄公以武力干预齐国立君之事,导致齐、鲁战于乾时(今桓台南),鲁军惨败,军力大损。齐桓公君位方定,不听主政大夫管仲“...
周襄王二十年(前632),晋、楚两国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地区进行的争夺中原霸权的大规模作战。 泓水之战后,楚国凭借强大实力和声威,控制了中原地区众多中小国家,大有囊括中原之势。晋国自晋文公即位后,内修政治,任贤使能,发展经济,扩建三军,国力日益强盛。对外积极图霸,举“尊王”之旗,收揽中原各...
周灵王二十四年(前548),楚军击败吴军,攻灭舒鸠(今安徽舒城东南)的作战。舒鸠为楚属国,位于楚、吴之间。周灵王二十四年,吴唆使舒鸠叛楚从吴,以牵制楚舟师沿江来攻。楚康王即遣令尹屈建率军攻舒鸠。楚军进至离城(今舒城西),得知吴军前来救援,屈建乃率右军急速前进,先到达舒鸠城附近,而楚大夫子彊、息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