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扩散体制

    旨在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运载工具扩散的组织制度。包括一整套法律文件、出口控制制度、核查监督制度和惩罚奖励制度等。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中,核武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扩散方式不完全相同,其防扩散体制存在差异。  防核扩散体制 主要由防核扩散法律文件、核出口控制制度、保障监督制度和奖惩制度等组成。 ...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国际原子能机构 桑戈委员会 核供应国集团

  • 澳大利亚集团

    由澳大利亚倡议成立的旨在防止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扩散的多边国际组织。起源于1984年欧洲国家的“布鲁塞尔俱乐部”。由澳大利亚发起的1985年6月西方15国商讨抑制化学武器扩散的具体措施的国际会议形成。该次会议制定了对可用于制造化学武器的化学品的出口管制原则;规定了受控化学品的类别以及应特别关注的有...

  • 防扩散安全倡议

    美国总统G.W.布什于2003年5月31日提出的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主张。旨在阻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运载系统和相关材料、技术、设备通过海、陆、空进出有扩散嫌疑的国家或非国家实体。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波兰、葡萄牙和西班牙11国为初始参加国,后来又有加拿大、...

  • 国际原子能机构

    设在奥地利维也纳的国际原子能机构总部  1957年7月成立的致力于和平利用核能和防止核扩散的国际机构。总部设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1954年12月,第9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成立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决议。1956年10月,第11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国际原子能机构规约》。1957年7月,规约正式生效,国际原子...

    《国际原子能机构规约》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拉丁美洲禁止核武器条约》 《南太平洋无核区条约》

  • 核供应国集团

    核供应国为确保核交易品不被用于制造核武器或其他核爆炸装置而成立的核出口控制组织。  20世纪70年代后,核工业获得迅速发展。一些国家在和平利用核能的掩护下发展核武器。1974年11月,美国敦促六个桑戈委员会成员国加上法国在伦敦成立核供应国集团(又称伦敦俱乐部)。1978年,该集团通过核转让指导准...

    桑戈委员会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国际原子能机构

  • 集装箱安全倡议

    美国海关于2001年911事件后制定的旨在防止恐怖组织或恐怖分子利用海运集装箱袭击美国的一项安全倡议。美国全球反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这项倡议,美国可向与之签署协议国家的港口派驻美国海关检查人员,确保在货物发往美国前对其进行检查。该倡议包括:利用情报和自动信息检索系统识别和检查高危集装箱;对...

  • 欧洲原子能联营

    西欧国家在原子能领域实行联合经营的组织。又译“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根据1957年3月25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在罗马所签署的《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于1958年1月1日条约生效时正式成立。其目的在于组成共同市场,在欧共体内协调核能发展和实施核保障监督,以保证欧共体各...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国际原子能机构

  • 桑戈委员会

    由一些有核出口能力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缔约国组成的核出口控制集团。又称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出口国委员会。成立于1971年,以其第一任主席瑞士人C.桑戈博士的名字命名。  桑戈委员会的宗旨是依据《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三条第二款,制定向未参加该条约的无核国家出口核材料、设备和技术的控制条件和程序。  ...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国际原子能机构规约》 国际原子能机构

  • 瓦森纳安排

    限制军用和军民两用技术转让的多边出口控制机制。全称“关于常规武器和两用物项及技术出口控制的瓦森纳安排”。1996年7月正式建立。  瓦森纳安排的前身为巴黎统筹委员会(简称“巴统”)。苏联解体和华约组织解散后,主要针对苏联和华约国家实行出口控制的“巴统”面临着存亡的问题。美国等西方国家认为应建立新...

    《联合国常规武器登记册》

1/1页
跳转到: GO 每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