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立信任与安全措施

    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为增强相互信任和安全而采取的一系列军事交往与沟通、军事限制和监督检查措施的总称。简称建立信任措施。建立信任与安全措施往往以双边或多边条约形式加以确定。1984年1月17日,欧洲建立信任与安全措施和裁军会议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开幕  形成与发展 “建立信任与安全措施”的概念提出于20...

    国防白皮书 《中俄哈吉塔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 “联合─2003”反恐军事演习 “和平使命─2005”演习

  • 《朝核问题第四轮六方会谈共同声明》

    中国、朝鲜、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六方于2005年9月19日在北京签署的关于朝核问题的协议。简称《第四轮六方会谈共同声明》。朝核问题谈判的重要阶段性成果。参加朝核问题第四轮六方会谈的各方代表  谈判过程 美、朝围绕朝鲜半岛核问题的斗争由来已久。20世纪90年代初,美、朝发生激烈对抗。美国怀疑朝...

    《朝美核问题框架协议》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国际原子能机构 《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

  • 《朝美核问题框架协议》

    朝鲜和美国于1994年10月在日内瓦签署的关于解决朝鲜核问题的协议。朝、美首席代表签署《朝美核问题框架协议》后互换文本  被拆除的朝鲜核设施上的封印  1990年,美根据卫星照片怀疑朝鲜拥有研制核武器的设施,认为朝鲜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可能拥有核武器,提出国际社会应予以制止并促使朝鲜接受国际原...

    国际原子能机构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 《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

    朝鲜半岛北南双方就半岛无核化问题达成的协议。1991年12月26~31日,朝韩双方代表在板门店就朝鲜半岛无核化宣言内容达成协议。1992年1月14日和21日,双方代表互换了由本国总理签署的共同宣言文本。2月17日和18日,韩国总统卢泰愚和朝鲜国家主席金日成先后批准了宣言。2月19日,在第6次朝鲜...

  • 核门槛

  • 《赫尔辛基最后文件》

    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赫尔辛基首脑会议于1975年8月1日签订的关于欧洲安全与合作的协议。又称《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最后文件》、《赫尔辛基协定》。随着东西方关系的缓和,苏联和美国于1972年5月达成召开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的协议。正式会议分三个阶段举行:第一阶段是各国外长会议,于1973年7月3~6日在...

  • 缓冲区

    一国或多国之间为缓解冲突或紧张局势而设立的隔离地带。通常在军事冲突可能爆发的地区,冲突各方通过签署协议,建立由第三方或由更多方监控的非军事区,以缓解和解决冲突。相互对立的国家对领土等要求产生分歧时,也可以通过在有争议的地区建立非军事区来缓解可能出现的敌对冲突。此外,大国按照地缘政治的需要,常常通...

  • 建立信任与安全措施的协定

    国家或国家集团间签订的旨在建立信任与安全措施的协定。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际社会提出建立信任与安全措施的概念。即国家间或国家集团间为增进相互了解、消除猜疑和恐惧、防止突发性危机而采取的措施。这类措施通常有助于国际和区域形势的稳定。建立信任与安全措施一般分为两类:①在军事领域里建立的各种直接涉及...

    建立信任与安全措施 《美苏热线协定》 《美苏防止核战争协定》 《美苏关于建立减少核危险中心的协定》

  • 《开放天空条约》

    参加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第4次续会外长级会议的24国外长于1992年3月24日在赫尔辛基签署的关于建立信任与安全措施问题的文件。旨在通过增加各国在军事领域的公开性和透明度、限制军事部署和军事活动、表明没有敌意等方式,来增进各国之间在安全上的相互信任感,避免因误解和误判对方军事活动而引发武装冲突或战...

    《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

  • 《美俄关于建立预警和导弹发射信息通报联合中心的谅解备忘录》

    美国和俄罗斯于2000年6月4日签署的旨在加强两国间的战略稳定,减少双方因误警、虚警而误射弹道导弹的危险的协议。1998年9月2日,美俄两国总统签署协议同意共享双方各自预警系统获得的关于战略和战区弹道导弹的发射、太空飞行器的发射等情报,并承诺降低由于接到错误的遇袭警报而误射弹道导弹的危险。作为上...

    建立信任与安全措施

1/3页
跳转到: GO 每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