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军事安全
[国际军事安全相关机制]
[国际军备控制与裁军]
军备控制与裁军
禁止生物武器
请选择
国际社会为全面禁止生物武器包括禁止生物武器的发展、生产、储存、使用和扩散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禁止生物武器条约的谈判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率先研制和使用了细菌武器。1925年6月17日,《禁止在战争中使用窒息性、毒性或其他气体和细菌作战方法的议定书》(简称《日内瓦议定书》)在日内瓦签署,19...
《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缔约国于1994年在日内瓦召开的、专门讨论有关加强公约有效性问题的特别会议。 1993年,联合国大会收到关于《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的“从科技角度确认和审查可能的核查措施的特设政府专家组报告”,53个缔约国要求召开缔约国特别会议,讨论如何加强公约有效性等问题。1994年4月,缔...
《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缔约国特设工作组于1995~2001年就起草核查议定书举行的会议。 为加强公约的有效性和改进其执行情况,1994年召开的《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缔约国特别会议在审议了特设政府专家组的报告后,决定设立一个对所有缔约国开放的特设工作组,负责审议加强公约有效性的相应措施,起草一个具有...
《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缔约国于2001年11月第5次审议会至2006年11月第6次审议会期间每年在日内瓦举行的专家组会议和年会。至2005年12月底,分别召开了3届缔约国专家组会议和3届年会。 2001年,美国拒绝接受《禁止生物武器公约》议定书草案后,国际社会为维持有关加强《禁止生物武器公约》有...
《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缔约国就提高公约效力、加强相关活动领域的透明度而采取的措施。《禁止生物武器公约》框架下的一种自愿透明机制。1987年开始正式实施。 1975年《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生效后,关于违约与否的争论时有出现,这使缔约国对公约的信心受到很大影响。1986年,在公约第2次审议会上,缔约国...
每5年召开一次的《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缔约国大会。自1975年公约生效至2013年底,已分别于1980年3月、1986年9月、1991年9月、1996年11月、2001年11月、2006年11月和2011年12月召开了7次审议会。 《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第12条规定,公约生效后5年,缔约国在日内瓦...
《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特设政府专家组于1992年3月~1993年9月就公约的核查措施问题举行的会议。又称“从科技角度确认和审查可能的核查措施特设政府专家组会议”。 1991年,《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缔约国召开的第3次审议会为加强公约有效性,决定设立一个对所有缔约国开放的特设政府专家组,负责从科学和...
《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缔约国特设工作组于1995~2001年首次就禁止生物武器的具体措施形成的综合性草案。 1992年,特设政府专家组开始从科技角度审议核查措施的可行性。专家组评估了21项核查措施,认为“适当、有效的核查可以加强公约的效力”。1994年,缔约国特别会议在审议专家组的报告后,决定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