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栗园战斗

    1935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第2、第6军团在湘西龙山县一带开展群众工作,并进行整训和待机。国民党军湘鄂川黔边区“剿匪”总司令徐源泉,为加强来凤至宣恩的封锁线,防止红军进入鄂西,于7月30日和8月1日,先后命令第34师主力和第48师1个旅分别由湖北鹤峰以西的太平镇和宣恩以南的高罗向沙道沟推进;以第...

  • 陈家河桃子溪战斗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2、第6军团,在湖南省桑植县陈家河、桃子溪地区对国民党军的进攻作战。  1935年2月初,国民党军对新创建的湘鄂川黔苏区进行大规模“围剿”,企图将红军消灭于湘鄂两省西部边境地区。红军第2军团军团长贺龙、政治委员任弼时指挥红军第2、第6军团进行反“围剿”作战。4月1...

  • 甘南战役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途中,在甘肃省南部地区对国民党军的进攻战役。  1936年8月下旬,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在总指挥贺龙、政治委员任弼时率领下,同红军第四方面军一起继续长征进抵甘肃省南部的哈达铺地区,与在陕甘宁边界豫旺堡、豫旺县城及其附近地区休整的红军第一方面军,形成三...

  • 郝穴战斗

    1930年初,中共鄂西特委乘国民党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集团之间正酝酿军阀混战,鄂西地区无重兵驻守的有利时机,决定集中兵力拔除国民党军在洪湖苏区的据点,以巩固和发展苏区。2月7日,红军第6军军长旷继勋、政治委员周逸群率部于新观召开万人大会,誓师出征。8~17日,连续攻克龙湾、老新口、熊口...

  • 鹤峰战斗

    1929年1月上旬,湘鄂边红军第4军在军长贺龙率领下,乘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与桂系李宗仁集团之间正在酝酿战争,驻鹤峰的国民党军马文德旅调走之机,向鹤峰城发起进攻。在观音坡击溃鹤峰团防后,一举攻占县城。随后乘胜攻占太平镇和卒洞湾,歼灭部分团防并击毙出逃的国民党鹤峰县县长。1月13日,中共鹤峰县委和鹤峰...

  • 红3军转战湘鄂边

    1932年10月,湘鄂西苏区全部被国民党军占领,中国工农红军第3军(由红2军团改编)转至湖北省大洪山地区活动。下旬,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书记夏曦在随县(今随州)王店召开会议,决定放弃恢复洪湖苏区,红3军绕道豫西南和陕南,以避开国民党军重兵把守的地区,向湘鄂边转移。11月初,红3军在军长贺龙、政治委...

    中国工农红军第3军

  • 红6军团西征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6军团由湘赣苏区突围西征到达贵州省印江县的作战行动。  1934年夏,湘赣苏区反“围剿”失利,苏区日益缩小。7月下旬,中共湘赣省委和湘赣军区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关于红6军团撤离湘赣苏区,到湖南省中部发展游击战争,并同红3军(由红2军团改编)取得联系的指示,成立了...

  • 洪湖苏区第二次反“围剿”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湖北、湖南两省边界的洪湖苏区军民反击国民党军第二次“围剿”的作战。  1931年3月1日,国民党军第10军军长、湘鄂川边区“清乡”督办徐源泉指挥近4个师的兵力,以洪湖苏区江南地区为重点,发动第二次“围剿”。其第48师第142旅及第143旅一部分由公安(今公安南平)、郝穴(今...

  • 洪湖苏区第三次反“围剿”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湖北、湖南两省边界的洪湖苏区军民反击国民党军第三次“围剿”的作战。  1931年9月初,国民党军第10军军长、湘鄂川边区“清乡”督办徐源泉,利用洪湖苏区遭受严重水灾之机,调集其第19师、新编第11师、新编第7旅,在地主武装配合下,以洪湖苏区的华容县东山地区为重点,发动第三次“围...

  • 洪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湖北、湖南两省边界的洪湖苏区军民反击国民党军第四次“围剿”的作战。  1932年5月,蒋介石亲任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调集约50万兵力,组成左、中、右3路军,准备对鄂豫皖、湘鄂西两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6月,其左路军10余万人,由武汉“绥靖”公署主任何成浚兼任司令官,第1...

    中国工农红军第3军

1/4页
跳转到: GO 每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