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见土地革命战争(1927~1937)]
(红四方面军战史)
请选择
1935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四方面军长征在四川省懋功(今小金)会师后,于8月中旬分左右两路军北上。至下旬,由中共中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和红军前敌总指挥部率领的右路军(由红1、红3、红4、红30军组成)到达班佑、巴西地区。班佑以东的上、下包座,地形险要,是红军进入甘南的必经之地,由国民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四川省北部地区反击国民党四川军阀部队围攻川陕苏区的作战。 国民党军以重兵围攻苏区,红四方面军采取收紧阵地、待机反攻的作战方针 1933年2~10月,红军第四方面军在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指挥下,连续取得反“三路围攻”和仪南、营渠、宣达三次进攻战役...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四川省北部地区反击国民党四川军阀部队围攻川陕苏区的作战。 1932年12月~1933年2月,红军第四方面军乘四川各派军阀在川西混战之机,由陕南进入川北,创建了以通江、南江、巴中地区为中心的川陕苏区。川陕苏区的建立,使国民党当局大为震惊。蒋介石先后促成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第31、第32师在湖北、河南两省边界地区反击国民党军三次“会剿”的作战。反“会剿”作战遗址——白沙关 1929年6月,国民党军独立第4旅(旅长罗霖)2个团、暂编第2旅(旅长李克邦)1个营会同红枪会数千人,分别自湖北省黄陂、黄安(今红安)和河南省潢川、光山南...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在鄂豫皖苏区反击国民党军大规模“围剿”的作战。 1931年3月中旬,国民党武汉行营主任何成浚、豫鄂皖边区“绥靖”督办李鸣钟,调集8个师另2个旅共10余万人的兵力,采用追堵兼施的战法,组织对鄂豫皖苏区第二次“围剿”,企图于5月底前“完全肃清”苏区内的红军。其部...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反击国民党军对鄂豫皖苏区大规模“围剿”的作战。 1932年6月,蒋介石亲任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组成左、中、右三路军,除以左路军10余万人“围剿”湘鄂西苏区外,以中、右两路军9个纵队、2个总预备队共24个师又6个旅,计30万人,及4个航空队,对鄂豫皖...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1、第15军反击国民党军对鄂豫皖苏区第一次“围剿”的作战。 1930年10月,蒋介石在取得对冯玉祥、阎锡山战争的基本胜利后,即在全国范围内调集兵力,组织对各苏区的大规模“围剿”。11月上旬,国民党武汉行营主任何成浚奉命调集部队,由豫鄂皖边区“绥靖”督办李鸣钟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