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鄂豫边红军三年游击战

    1934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长征后,在湖北、河南两省边界地区坚持斗争的中共鄂豫边工作委员会,为开展鄂豫边游击战争,于1935年8月成立以张星江为书记的中共鄂豫边省委员会,并确定在信阳天目山山区建立游击根据地。1936年1月,成立以周骏鸣为队长、张星江兼指导员的鄂豫边红军游击队,先后消灭...

    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

  • 鄂豫皖边红军三年游击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湖北、河南、安徽三省边界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同国民党军进行的三年游击作战。  1934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离开鄂豫皖边区长征后,留下坚持斗争的有红82师,中共皖西北道委和鄂东北道委领导的红军第1~第3路游击师、鄂东北独立团和若干游击队,共2...

    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28军

  • 赣粤边红军三年游击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江西、广东两省边界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同国民党军进行的三年游击作战。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中央苏区的红军第24师和地方武装共1.6万余人,在掩护红军主力进行战略转移的作战中,遭到数十万国民党军的进攻和“围剿”,受到重大损失。1...

    中央苏区

  • 闽北红军三年游击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福建省北部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同国民党军进行的三年游击作战。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中共闽北分区委书记黄道和闽北军分区司令员李德胜(后吴先喜)领导留下的红军和游击队在闽北地区坚持斗争。不久,国民党军集中6个师1个旅1个纵队和闽赣保安...

  • 闽东红军三年游击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福建省东北部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同国民党军进行的三年游击作战。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在闽东地区坚持斗争的闽东红军独立师和游击队共2000余人,在中共闽东特委书记苏达、师长冯品泰和政治委员叶飞领导下,抗击国民党军2个师另1个团和5个...

  • 闽赣边红军三年游击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福建、江西两省边界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同国民党军进行的三年游击作战。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退出中央苏区长征后,闽赣边的瑞金、会昌、长汀等县相继被国民党军占领。留在这一地区坚持斗争的红军和游击队有:在铜钵山区有以赖昌祚为书记(原为中共闽赣省...

  • 闽西红军三年游击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福建省西南部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同国民党军进行的三年游击作战。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国民党军部署8个师和保安团队共10万人,于1935年1月,对闽西苏区进行大规模“清剿”。留在闽西长汀地区的中共福建省委、军区及其直辖部队共4000...

    新四军第2支队

  • 闽粤边红军三年游击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福建、广东两省边界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同国民党军进行的三年游击作战。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中共闽粤边特委书记黄会聪领导的红军独立第3团等武装约400人,在福建省南部的(南)靖(平)和(漳)浦地区坚持斗争。不久,在国民党军3个师及保...

  • 闽中红军三年游击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长征后,活动在福建省中部地区的红军游击队,同国民党军进行的三年游击作战。  1934年秋冬,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长征后,在福建省中部地区的红军游击队继续坚持斗争。1935年5月,成立了以王于洁为书记的中共闽中特委,活动在福清、莆田地区的两支游击队改编为闽中工农游击队...

  • 琼崖红军游击战

    1927年9月,中共琼崖(即海南岛)特委书记杨善集等领导琼山、定安、文昌、琼东、乐会(今琼东、乐会今合并为琼海)、万宁、陵水、澄迈、临高等县农民武装编成的琼崖讨逆革命军举行起义。起义中,杨善集牺牲。11月初,琼崖讨逆革命军改称为琼崖工农革命军,冯平任总司令,王文明任党代表,辖东、中、西三路军总指...

1/2页
跳转到: GO 每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