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法学
部门军事法
军事刑法
请选择
通过审判决定剥夺犯罪军人军衔的一种刑罚方法。《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规定,军官犯罪被依法判处剥夺政治权利或者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由法院判决剥夺其军衔。2000年11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发布《关于剥夺犯罪军人军衔的规定》,对剥夺军衔进行了具体规定:军人犯罪被依法判处3年以上...
由军事审判机关依法对危害重大的犯罪军人的勋章、奖章、荣誉称号予以剥夺的一种刑罚方法。1981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9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军人违反职责罪暂行条例》规定:“对于危害重大的犯罪军人,可以附加剥夺勋章、奖章和荣誉称号。”军人的勋章、奖章和荣...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关于犯罪军人战时适用的缓刑制度。1981年6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9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军人违反职责罪暂行条例》第22条,规定了戴罪立功制度。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5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军人实施的依照法律应受到刑事处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是以犯罪主体作为依据确立的概念。军人犯罪既有军事犯罪行为,也有普通犯罪行为;侵害的客体不仅包括一般刑事法律规定的内容,也包括军事法规定的特殊内容。由于军人是特殊主体,受过特殊训练,在实施犯罪时极可能与武器相结合,所以军人犯罪具有特殊的社会危害性和...
中国人民解放军各级党委、机关和基层单位,运用思想教育、管理控制、政治审查、技术预防等方法和措施,防止军人犯罪行为发生的一项经常性、综合性、基础性工作。军队全面建设的重要内容。干部与战士探讨法律问题,提高法律意识 军人犯罪预防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遵循统一领导、各负其责,教育为本、教管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类罪名。是军人违反职责,危害国家军事利益,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军人违反职责犯罪的总称。 1981年6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9次会议通过、1982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军人违反职责罪暂行条例》,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规定军...
由刑法所规定的军事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犯罪对象以及实施犯罪行为的时间、地点、方法等内容。军事犯罪构成的基本要件之一。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违反国防法律法规,拒不履行国防义务或以其他形式危害国防利益的行为;实施了违反军人职责,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其行为方式,多数犯罪表现为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