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疗后送

    战时对伤病员实施分级救治与前接后转的活动。卫勤保障的组成部分。医疗和后送是相互结合的有机整体。目的是降低伤病员死亡率和残废率,提高治愈归队率,维护部队的战斗力。中国人民解放军边境作战医疗后送体制示意图  简史 战时伤病员的医疗后送,大体经历了就地治疗、后送治疗和分级救治三个发展阶段。冷兵器时期,...

    卫勤保障 分级救治 连抢救组 基地医院

  • 海上医疗后送

    通过海陆衔接的各级救治机构对海上伤病员、落水人员实施不间断的救治与后送活动。伤病员后送的重要方式。海上医疗后送受海况影响因素大,通常由海军指挥,与搜寻、捞救等有关部门协调,借助专用运输工具完成救治任务。直升机海上救护  海上医疗后送的基本程序:①搜寻。利用卫星、电子信息、声光等信号搜索定位。②捞...

    伤病员后送

  • 紧急救治

    战时在团(旅)救护所及相当救治机构为防止伤情恶化、挽救伤员生命、保证后送安全而采取的应急救治措施。分级救治种类之一。世界各国军队对紧急救治称谓不同。俄罗斯军队称为初步医生救护。紧急救治的主要内容有:纠正不正确的包扎和固定;采用钳夹或集束结扎止血;补液、输血;进行心肺复苏;积极防治休克;对开放性气...

    分级救治 休克

  • 空运后送

    采用飞机、直升机等航空器后送伤病员的活动。伤病员后送的重要方式。对提高伤病员后送速度,使伤病员尽快获得良好的医疗护理,降低伤病员的伤死率,具有重要意义。直升机后送伤病员  空运后送迅速、机动、安全,受地形影响较小,没有绝对的禁忌证;但受制空权、飞机数量、气象、飞行调度等条件的限制。战术区或近距离...

    伤病员后送

  • 伤病员分类

    将伤病员区分为不同处置类型的活动。组织实施医疗后送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大批伤病员到来时,保证救治机构工作忙而不乱、有序高效运行的重要措施。战时各级救治机构均开设分类场或分类室,必要时,前接人员于返程途中,在运输工具上进行伤病员分类。19世纪,俄国外科医生N.I.皮罗戈夫在克里木战争中,首次提出...

    医疗后送

  • 伤病员后送

    向各救治机构转送伤病员的活动。医疗后送的组成部分。实现伤病员分级救治的重要手段。在战时卫勤保障中具有重要地位。  世界各国军队在医疗后送体系中均设立伤病员的后送组织。中国人民解放军医疗后送体系中,连抢救组设有专人负责伤病员后送;营救护所编有一个后送运输组;团、旅、师救护所编有分类后送组;战役后方...

    医疗后送 分级救治 卫勤保障

  • 医疗后送体制

    战时伤病员医疗后送工作的组织体系及其制度的总称。确定医疗后送体制的依据是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军事战略方针、战场环境、军队体制编制、医学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装备能力等。  世界各国军队均实行分级救治体制,其组织形式和方法不尽相同。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建制与区域结合、统分结合、军民结合的医疗后送体制。战...

  • 医疗后送文书

    战时医疗后送机构记载和传递伤病情况及救治过程的制式文件资料。中国人民解放军使用的医疗后送文书包括伤票、野战病历和医疗后送文件袋。在分级救治过程中,医疗后送文书对保持伤病员救治的连续性和继承性、顺利完成医疗后送保障任务具有重要作用。是战后总结卫勤保障经验教训和进行军事医学研究的重要资料。  第一次...

    分级救治 卫勤保障

  • 远程医疗

    运用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医疗技术,为军队成员提供远距离医疗服务的活动。远程医疗具有方便、快捷、高效等特点。对提高伤病员的诊治水平,特别是对危急重伤病员的抢救,具有重要作用。远程医疗会诊室  简史 远程医疗是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20世纪60年代,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卫生人员

  • 早期治疗

    战时在师救护所、野战医院或相当的救治机构对伤病员实施的救治。分级救治种类之一。世界各国军队对早期治疗称谓不同,如俄罗斯军队称为优良医疗救护。早期治疗的基本技术范围:①紧急手术。对大血管损伤行修补、吻合或结扎术;对呼吸道阻塞行紧急气管切开术;对开放性气胸行封闭缝合术,张力性气胸行闭式引流术;实施胸...

    分级救治

1/2页
跳转到: GO 每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