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用光电子技术

    应用于军事领域的光电子技术。主要研究从紫外到红外波段范围内的电磁波,即光波的产生和传输、光信号的探测和处理及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在军事上的应用。是军事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简史 1900年德国科学家M.普朗克提出辐射的量子理论;1905年著名科学家A.爱因斯坦用量子论揭示了光电效应...

    军事信息技术 红外制导 激光器 固体激光器

  • 多光谱探测技术

    利用目标和背景的固有光谱特性差异,同时用多个光谱段识别一个目标的探测技术。任何物质都反射、吸收和辐射电磁波。不同物质对不同波长电磁波的反射、吸收和辐射特性各不相同。这种固有光谱特性是由物质自身的原子、分子与电磁波相互作用决定的。多光谱探测技术通过获取、分析被探测目标的光谱特性来识别目标,可获得目...

  • 固体激光器

    以掺杂的玻璃、晶体或透明陶瓷等固体材料为工作介质的激光器。由于工作介质中激活离子浓度高,因而单位体积工作介质输出的激光能量(或功率)大。受激活离子能级结构限制,固体激光器输出的激光波长分布于光谱的红光到近红外波段。一般来讲,固体激光器结构紧凑、牢固,对工作环境适应性较强,已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二...

  • 光存储器

    用光学方法在记录介质上存储和读取数据的存储器。包括只读光盘驱动器、可擦写光盘驱动器、光带机和光卡机等。1982年,荷兰飞利浦公司与日本索尼公司携手推出数字音响光盘,为更先进的一次写与可擦写光盘提供了技术基础。  基本原理 光存储包括信息的“写入”和“读出”过程。信息“写入”是利用激光的单色性和相...

  • 光电火控系统

    通过光电设备完成对目标位置和运动参数的测量,控制武器自动或半自动地实施瞄准与发射的系统。它的发展与电视技术、红外技术、微光夜视技术和激光技术的发展紧密相随,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被广泛应用。该系统的优点是:观瞄装置以被动方式工作,隐蔽探测和跟踪目标,测量精度高,对射频不敏感,不易被发现和干扰;对...

  • 光电显示器

    将电信号转换成可见光图像、图形及字符的显示器。能直观地显示信息,是重要的人-机界面,是计算机、电视机、摄像机、可视电话,以及超声波、X射线检测装置输出视频信号的部件。军事上主要用于显示雷达、声呐和红外、激光等探测设备的探测结果,显示装备的运行状态,显示侦察、监视、瞄准及目标跟踪等设备输出的视频信...

  • 光电制导技术

    利用电视、红外、激光等光电子技术获取或传送信息,导引和控制导弹或航空炸弹、炮弹等武器飞向目标的制导技术。精确制导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外凝视成像制导原理示意图  简史 最早研制和使用的光电制导技术是红外制导。最初的红外制导是被动点源非成像寻的制导。1948年美国研制的AIM-9“响尾蛇”空空导...

    红外制导 红外探测器

  • 光电子集成回路

    在同一介质衬底上制作的由光学元器件(包括有源和无源光学元器件)和电子器件组成的多元件薄膜回路。具有工作频带宽、驱动功耗低、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好、成本低等优点。  光电子集成回路是光集成回路的发展。通常有两种集成形式:①单片集成。将上述元器件集成在同一衬底材料上。②混合集成。将光电子器件与光波...

  • 光纤传感器

    一种通过检测光纤中传光特性来感测外部环境(物理、化学或生物等)变化的装置。具有灵敏度高、抗电磁干扰能力强、数据传输安全、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便于构成分布式传感器网络;具有潜在的耐辐射的特点,特别适合在易燃、易爆和污染等特殊环境中使用。  分类和原理 光纤传感器通常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把光纤作为...

  • 红外热成像技术

    将物体表面各点因温度或发射率不同而产生的红外辐射差异转换成可见图像的军用光电子技术。简称热成像技术。其相应的技术装备有热像仪、红外前视、红外行扫描仪、多光谱扫描仪、红外监视告警仪、红外扫描辐射计、红外电视等,它们是红外波段重要的光电传感器。  简史 1952年,美国陆军首先采用单元热探测器研制成...

1/3页
跳转到: GO 每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