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战略

    筹划和指导国家核力量建设与运用全局的方略。又称核战争战略。核战略从属于国家军事战略,并受其指导和制约。核战略的运用对国家政策影响极大,在军事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按方式,可分为核威慑战略、核实战战略与核发展战略。按类型,可分为进攻性核战略、防御性核战略和攻防兼备性核战略等。核威慑战略主要包括拥有核...

    进攻性核战略 防御性核战略 攻防兼备性核战略 大规模报复战略

  • 巴基斯坦有限核防御战略

    巴基斯坦奉行的核战略。巴基斯坦尚未明确宣布自己的核战略,但在印度公布《印度核武器政策草案》后,宣布其已经具备了“最低限度核威慑”的能力。其核战略主要是针对印度,以保持南亚的核平衡。认为印度发展核武器对其构成严重威胁,核武器是克服巴基斯坦常规力量不足的最有效手段。巴基斯坦在注重将印度列入主要核作战...

    核威慑

  • 低水平核均势战略

    20世纪80年代苏联奉行的核战略。苏联足够防御军事战略的组成部分。首要任务是依靠政治和外交等非军事手段制止战争,强调不首先采取军事行动,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与美国保持低水平的战略核均势。低水平核均势战略的提出,顺应了社会历史的发展潮流,把核武器作为平衡世界力量格局的砝码,从而使美、苏之间长达数十年...

  • 俄罗斯核战略

    俄罗斯筹划和指导核力量建设与运用全局的方略。俄罗斯奉行的核战略是现实核遏制战略。主要内容包括核威慑战略、核力量运用战略、核力量发展战略和核军控战略等方面。核威慑战略包括:①强调以核武器为主要威慑手段。突出核武器的遏制作用。强调核武器是唯一有效的战略威慑武器和政治武器;最大可能地保持战略核力量的基...

    核军控战略 战略核力量 核威慑

  • 法国核战略

    法国筹划和指导核力量建设与运用全局的方略。  历史沿革 法国于1960年2月13日在撒哈拉雷冈沙漠中心试验成功第一个核装置。其核战略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初期,法国制定了以弱制强的核威慑战略。冷战期间,法国战略考虑了大范围的潜在威胁,其核武库及核战略的设计和发展均为确保反击苏联的可...

    核力量 有限核威慑战略 前沿防御战略 威慑加遏制核战略

  • 反垄断核战略

    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50年代初期苏联奉行的核战略。鉴于当时美国拥有核武器后所形成的对苏联威慑遏制态势,以及苏联尚未掌握和拥有核武器的现实,苏联的军事战略以常规抵消战略为主,希望通过大力改进常规武器和技术装备、扩大兵力储备、加强军队战备训练、提高作战能力、增强前沿防御部署等途径和措施,对抗和消除...

  • 防御性核战略

    筹划和指导防御性核战争全局的方略。核战略的类型之一。相对于进攻性核战略而言。包括单纯防御核战略和积极防御核战略。  苏联领导人M.S.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提出了新政治思维,认为在全球的核冲突中将没有胜利者,“核战争不可能成为达到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及任何目的的手段”,苏联的军事理论必须是绝对防御性的...

    核战略 进攻性核战略

  • 攻防兼备性核战略

    为谋求威慑与实战兼顾的全面军事优势,发展攻防兼备的核力量的方略。核战略的类型之一。  简史 美国攻防兼备性核战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R.W.里根时代。美苏双方核武器在杀伤力、命中精度、机动能力和隐蔽性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完善,双方都力图通过加强“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建设来保持核优势。为在核军备竞赛中...

    核战略

  • 国家导弹防御计划

    美国为保护本土免遭洲际弹道导弹攻击的导弹防御系统研制计划。由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组织(BMDO)的联合计划办公室(JPO)负责从技术开发到系统部署的实施。目的是保护美国本土免遭“有限的战略弹道导弹攻击”和“少量的、偶然的或未经授权的远程战略弹道导弹攻击”。  简史 20世纪90年代,随着苏联解体和冷...

  • 核打击目标

    对核战争全局具有重大影响或对达成核战略有重要意义的核打击或防卫的对象。按性质,分为军事目标、工业目标、城市目标、交通目标等;按抗压强度,分为硬目标和软目标;按面积大小,分为面目标、线目标和点目标;按状态,分为固定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军事目标包括洲际导弹基地、中程导弹基地、导弹潜艇基地、反弹道导弹基...

1/5页
跳转到: GO 每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