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支:
  • 军事战略

  • 安国全军

    关于安定国家和保全军队的方略。中国春秋末期著名军事家孙武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战略理论的传统内容。语出《孙子·火攻》:“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故曰: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军,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复喜...

  • 保卫—防范—战胜战略

    美国布什政府2004年制定的军事战略。2004年5月,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向国会提交《国家军事战略报告》,明确提出“保卫美国、防范冲突和突然攻击、战胜敌人”的新军事战略目标。报告依据美国2002年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和2004年的《国家军事战略》,对美国安全环境、国家军事目标、部队建设和未来联合...

    战略原则 先发制人

  • 北约新战略概念

    指导北大西洋条约组织面向21世纪的总体方略。规定了北大西洋条约组织(简称北约)在21世纪的宗旨和任务、威胁判断、安全保障途径及军事力量建设指导原则,其实施对国际安全与稳定产生重要影响。  沿革 北约自1949年成立至1991年,曾对其战略进行过两次重大修改,从开始奉行的地区性遏制战略先后修改为大...

    大规模报复战略 灵活反应战略

  • 兵略

    被中国历代兵家奉为用兵经典的《孙子》  用兵的谋略。中国古代的战略用语。又称兵谋、兵策、兵机。《淮南子·要略》曾对兵略有论述:“兵略者,所以明战胜攻取之数、形机之势、诈谲之变、体因循之道,操持后之论也。”因“论用师之意也,故曰兵略”。中国古代兵略所涉及的内容,有战争观、军队建设、战争方法论等诸多...

  • 常规战争

    主要使用常规武器进行的战争。相对于核战争而言。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用原子弹轰炸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造成巨大的伤亡和破坏,从此产生了核战争的可能性;人们为了把它与一般的战争区分开来,便将使用非核武器进行的战争统称为常规战争。战后,世界各地爆发过许多局部战争,这些战争都是常规战争,使用的基本都是...

    核战争

  • 超越遏制战略

    美国布什政府于1989年提出的对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演变的国家战略。基本内容是:在不放弃对苏联进行军事遏制的同时,抓住苏联、东欧各国进行改革之机,充分发挥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优势,更多地运用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手段,同苏联展开全方位的争夺,最终将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纳入西...

    遏制战略

  • 持久战

    持续时间较长的作战。相对于速决战而言。分为战略持久战和战役战斗持久战。战略持久战通常是战争中整体力量处于弱势的一方所采用的战略指导方针。目的是通过持久作战,逐步消耗、削弱对方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变劣势为优势,变被动为主动,最后夺取战争的胜利。战役战斗持久战是在特定条件下进行的。如防御...

    速决战 战略防御 战略相持 战略反攻

  • 初战

    战争中的首次战役或战役中的首次战斗。又称序战。对战争、战役全局及后续作战影响甚大。成功的初战能打乱敌方的战略部署或战役部署,破坏其作战企图,鼓舞民心士气,为而后作战创造有利条件。  古今中外军事家多主张慎重初战。《孙子·形》说:“胜兵先胜而后求战”。C.von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指出:“第一...

    战争 战略部署 局部战争

  • 大规模报复战略

    1953~1960年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奉行的军事战略。美国防务政策的核心。基本含义是:通过大力发展核武器,维持美国的核垄断地位,威慑苏联使其不敢发动任何形式的战争;一旦威慑失败,美国将以核力量为“剑”,对苏联进行大规模报复,以夺取战争的胜利。  1949年苏联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弹,打破了美国的核垄...

    遏制战略 灵活反应战略

1/26页
跳转到: GO 每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