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事认识

    人们在军事实践的基础上,对军事领域的事物、活动及其本质和规律的能动反映。军事认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军事认识的主体是从事军事活动的人,客体是进入主体认识过程的各种军事事物。军事客体的客观存在和可知性,是军事认识之所以可能的根据。军事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检验标准是军事实践。军事认识的目的在于...

    军事实践 军事哲学 毛泽东军事思想

  • 局部战争与全面战争

    关于战争的空间范围、力量规模和对抗程度的一对范畴。局部战争通常又称有限战争,指在局部地区进行的,目的、手段、力量、规模等均较有限的战争。全面战争指对战争一方或各方来说战争的目的、手段、力量、规模和地域等不受限制的战争。  局部战争与全面战争是战争诸多形态中的两种基本形态,两者随着战争实践的发展而...

  • 军事经验

    通常指军事感性经验,即人们在军事实践基础上获得的关于军事活动客观对象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认识。有时人们也把在军事感性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军事理性认识称之为军事经验,如“抗日战争的基本经验”等。这里所说的军事经验指的是前者。  军事经验是军事认识过程的起点,是军事理性认识的来源。毛泽东指出:“从认识过程...

  • 军事决策

    为达到一定的军事目的,在掌握大量军事信息的基础上,经过判断、推理而选择军事行动方案,定下决心并付诸实施的过程。通常表现为军事指挥员的决心、命令和计划等。属于军事认识的理性阶段。毛泽东关于济南战役的电文手稿  中国古代兵书中所讲的“庙算”,即君主战前召开军事会议对军事行动计划进行讨论和作出决定,就...

    军事认识的理性阶段

  • 军事绝对真理

    反映军事认识的真理性程度和认识军事真理的辩证过程的范畴。又称军事真理的绝对性。与军事相对真理相对。  军事绝对真理是指人们对变化发展着的军事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①军事绝对真理作为对军事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的正确认识,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意志的客观内容。它是经过战争实践检验不能...

    军事相对真理 军事实践

  • 军事判断

    对军事客体的本质联系及其本质属性进行断定的思维形式。建立在军事概念基础上的高一级的理性反映形式,是由军事概念上升到军事推理的中间环节,在军事理性认识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毛泽东关于辽沈战役的电文手稿  军事判断是在军事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一个辩证过程。军事判断较之军事概念有着质的不同,通过军事判...

    军事推理 军事认识 军事实践

  • 军事认识的辩证过程

    在军事实践基础上,军事认识由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再回到军事实践中指导实践并接受检验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  如何取得正确的认识,历来为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所关心。早在公元前6世纪,中国的军事理论家孙武就提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军事指导原则,揭示了“知”(即认识)对于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性,...

    军事认识的感性阶段 军事认识的理性阶段

  • 军事认识的表面性

    军事认识活动中以满足于对事物的表面现象或外部联系的认识为特征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这种思想方法忽视事物的内部联系或内在矛盾,不可能获得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是军事认识的主观性的一种表现。  军事认识的表面性主要表现为:不懂得事物的表面现象与本质是对立的统一。在认识事物时,满足于对事物表面现...

    军事认识的主观性

  • 军事认识的对抗性

    军事认识活动中敌对双方的不同认识主体之间进行的认识与反认识的对抗。军事认识区别于一般认识的一个显著特征。  军事认识的对抗性根源于军事实践的对抗性。战争是敌对双方的暴力对抗。为了在对抗中赢得主动和获得胜利,双方都力图把自己的行动建立在全面准确地掌握对方的情况,同时又不让己方的情况被对方所掌握的基...

    军事认识 军事实践

  • 军事认识的感性阶段

    军事认识主体运用侦察等手段获得关于军事对象的感性认识,即对军事对象表面现象的外部联系和外部特征的认识过程。军事认识的初级阶段。  军事认识的感性阶段包括相互联系、循序渐进的三种具体形式,即感觉、知觉和表象。感觉,是军事感性认识的起点,是认识主体在了解对象的现象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对对象的个别特性...

    军事认识 军事实践 军事认识的理性阶段

1/4页
跳转到: GO 每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