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邓小平关于中国革命战争的作战指导原则和作战方法的思想观点。邓小平对毛泽东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的具体运用和发挥。1936年2月,邓小平和红1军团、红15军团部分领导干部在陕西淳化县合影。右起:邓小平、徐海东、陈光、聂荣臻、程子华、杨尚昆、罗瑞卿、王首道抗日战争初期,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邓小平(右一...

    分遣与集中相结合 以武装斗争为骨干的全面斗争 坚持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

  • 敌后作战原则是游击运动战

    邓小平关于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战场作战原则的思想观点。是对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制定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的具体运用和丰富。  1939年3月10日,邓小平在冀南区党委、军区和行署召开的干部大会上讲话时提出:“我们的战术原则是运动游击战,特别是用普遍的游击战争来坚持冀南抗战。”(《邓小平军事...

  • 动员民众坚持敌后抗战

    邓小平关于人民群众在坚持敌后抗战中的作用和如何动员民众的思想观点。  1939年5月15日,邓小平在《在敌后方的两个路线》一文中提出:“得人者昌,失人者亡,这是一个浅近的真理。离开民众,坚持敌后抗战是不可能的。”(《邓小平军事文集》第1卷,第91页)  邓小平指出,在抗日战争中,始终存在着依靠广...

  • 发展广泛的群众游击战争

    邓小平关于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基本作战样式的思想观点。  1940年12月25日,邓小平在《迎接一九四一年》一文中提出:要“发展广泛的群众游击战争,用普遍而有力的游击战争去扩大根据地,缩小敌占区,用普遍而有力的游击战争去消耗、疲惫和削弱敌人,去配合正规军,反对敌人的连续‘扫荡’,去打击敌人对根...

  • 分遣与集中相结合

    邓小平提出的关于兵力运用的基本原则。1946年9月,刘伯承和邓小平指挥部队运用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战法,取得了定陶战役的胜利。图为大杨湖战斗中人民解放军的机枪阵地  1948年8月24日,邓小平在《关于今后进入新区的几点意见》中提出:“作战的另一重要问题是分遣与集中的运用问题。我们区分野战...

  • 腹地坚持与外线反击相配合

    邓小平关于敌后抗日根据地反“扫荡”、反“蚕食”作战的指导原则。  1943年1月26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太行分局高级干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中提出:“反‘扫荡’作战的指导原则是广泛的群众性的游击战争,是腹地游击战争的有力坚持与外线游击战争的有力配合。”(《邓小平军事文集》第1卷,第312页)  邓小...

  • 攻击的火力必须集中

    邓小平关于火力的部署和运用的思想观点。是对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围歼黄维兵团作战经验的总结。中国共产党淮海前线总前委书记邓小平  1949年1月3日,邓小平在《歼灭黄维兵团的作战总结》中提出:“攻击的火力,必须集中和有严密的分工。中野各部火力比较薄弱,如一三两纵的火力,只有集中一点,方能成功。分散即无...

  • 巩固敌后方的团结与统一

    邓小平关于巩固和发展敌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思想观点。  1939年5月15日,邓小平在《在敌后方的两个路线》一文中提出:“巩固团结统一,是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基础,在全国如是,在敌后尤其如是。因为敌后方的斗争极其艰苦,敌人的挑拨离间特别加强,没有坚强的团结,没有意志的统一,是无法与敌人作顽强斗争的...

  • 解决西藏问题的十条基本原则

    邓小平关于和平解决西藏问题的基本思想。1951年4月,以阿沛·阿旺晋美(左)为首的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赴京谈判路经重庆时,受到邓小平(右)等西南军政领导及群众的欢迎  1950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进军西藏。在部署向西藏进军的同时,又从西藏社会的特点出发,提出了和平解决西藏问题的方针。根据中共中央和...

  • 实行宽大机动作战

    邓小平提出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跃进大别山后的作战指导原则。  1948年4月25日,邓小平在《跃进中原的胜利形势与今后的政策策略》中指出:经过9个月的艰苦斗争,人民解放军已经在大别山站住了脚,“于是,我们野战军才逐步抽出来作宽大机动作战”。(《邓小平军事文集》第2卷,第94页)  邓小平指出,晋...

    分遣与集中相结合

1/2页
跳转到: GO 每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