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铠甲

    古代将士披挂在身上的防护装具。中国先秦时期称“甲”、“介”、“函”等,主要以皮革制造,也出现有青铜制品。战国后期,开始用铁制造,改称从“金”的“铠”,皮质的仍称“甲”。汉代亦如此,在居延汉简中就可以看到“铠”和“甲”的不同称谓。唐宋以后,不分质料,或称“铠”,或称“甲”,或“铠甲”连称。  铠甲...

    明光铠 两当铠 马甲 锁子甲

  • 瘊子甲

  • 两当铠

    中国古代主要由胸甲和背甲扣联而成的铠甲。因外观与汉晋时期服装中的“两当”(�裆)相似,故名。系由以甲片编联成整体的胸甲和背甲,在双肩以带前后扣联,适于骑兵披用。两当铠的雏形出现于西汉时期。陕西咸阳杨家湾出土的西汉陶俑中,有披着胸、背两部分护甲并以带在肩头结系的士兵形象。两当铠的名称正式出现于三国...

    明光铠

  • 马甲

    古代用于保护战马的专用铠甲。又称马铠。可分为两类,一类用于保护驾战车的辕马,另一类用于保护骑兵的乘马。战国皮马胄复原模型  中国商周时期,战车是军队的主要装备,马甲用于保护驾车的辕马。主要以皮革制作,面上髹漆,常饰有精美的图案。分别保护马头、脖颈和躯干等部位。至今还没有发现商代或西周的马甲,东周...

  • 绵甲

    中国古代主要用布和棉花制作的铠甲。以布为表里,内装棉花制成。宋代以后出现,明、清时较为流行。明代李盘《金汤借箸十二筹》一书中详尽叙述了绵甲的制作方法:用棉花7斤,布盛如夹袄,用粗棉线横直逐行缝紧,再放入水中浸透,取出后铺在地上用脚踹实,以不膨胀为度,晒干后就可使用。绵甲较轻,利于水战,且有铁甲所...

  • 明光铠

    中国古代在胸甲、背甲上设有圆护的金属铠甲。因前胸和后背都设有左右两面大型的圆护,在太阳照射下可发出明光,故名。明光铠最早出现于三国时期,见于魏曹植《先帝赐臣铠表》中。北朝时逐渐盛行。北魏太和年间(477~499)以后,逐渐取代了两当铠成为重装骑兵的主要铠甲。明光铠除了带有圆护的身甲外,还附有保护...

    两当铠

  • 锁子甲

    古代一种由许多金属环套扣而成的铠甲。又称环锁铠。铠甲的金属环互相套扣,形如连锁。制成的铠甲较轻软坚密,具有较强的防护能力。中国古代文献中,最早记述锁子甲的是三国时魏国曹植的《先帝赐臣铠表》。到东晋十六国时期,吕光进军西域攻打龟兹,遇西域的军队装备有锁子甲。当他战胜后返回时,才大量将这种铠甲带回中...

  • 鱼鳞甲

  • 札甲

1/1页
跳转到: GO 每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