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务保障方式

    军队组织实施财务保障所采取的形式与方法。军队财务保障的组成部分。选择适当的财务保障方式,对于确保经费不间断供应,保障部队完成各项任务,具有重要作用。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战区财务联勤协调会  财务保障方式通常应根据保障任务、经费消耗情况、保障力量状况、作战部署、战斗样式等因素综合确定。主要方式有:①...

    军队财务保障 逐级保障 越级保障 建制保障

  • 财务保障关系

    军队财务机构对所供单位和个人实施经费供应所构成的保障关系。军队财务保障的重要依据。受供单位和个人获得经费保障的基本条件。财务保障关系的建立与财务保障体制、经费供应方式和经费保障渠道紧密联系。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联勤保障体制下,经费保障采取区域与建制相结合、统供与专供相结合的方式,建立相应的保障渠道。...

    军队财务保障

  • 财务保障实力

    编制规定的建制单位、人员、装备、设施等经费供应对象的实际数量。军队财务保障的重要依据。通常分为:①单位类实力。编制内建制单位的级别和数量。②人员类实力。不同类别、不同级别人员的数量,包括编制内军官、文职干部、士官、供给制学员、义务兵、在编职工和非现役人员,以及由军队保障的离退休人员等。③装备类实...

    军队财务保障

  • 国防科研事业财务保障

    国防科研事业部门取得、分配和使用经费的活动。军事财务保障的组成部分。对保障国防科研事业任务的完成有重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研事业经费由财政部专项保障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总装备部归口保障系统内单位或部门的国防科研事业经费。主要环节包括:①预算分配。管理使用国防科研事业经费的部门和单...

  • 军队财务保障

    军队取得、分配和使用经费的活动。军事财务保障的组成部分。对从财力上保证军队各项任务的完成,满足军队作战、建设等需要,具有重要作用。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开展战时财务保障演练  世界各国军队财务保障体制、原则和内容不尽相同。美国在国防部设由负责财务的副部长(兼主计长)领导的国防财会局,下设5个财会中心...

    财务保障实力 财务保障关系 财务保障方式 维持性经费

  • 军用代金券

    战时在军队内部流通使用的一种有价证券。使用军用代金券,对方便各种经济往来的结算工作,避免使用外币引起本国货币的贬值,具有重要作用。1965年发行的军用代金券  军用代金券主要用于发放个人生活费用,不能用于军队外部流通。军用代金券面值与本国货币面值相同,由国家银行统一印制发行,由指定的分支机构负责...

  • 军用货币

    交战国一方的军事当局在他国领土上发行并强制使用的特种纸币。占领军筹措作战费用,征用被占领地区经济资源的一种手段。对于军队筹措作战经费,保障作战需要,具有一定作用。日军在侵占中国时发行的“军用手票”  1870~1871年普法战争期间,普鲁士军队在法国被占领地区首次发行军用货币。1904~1905...

  • 随军银行

    国家银行战时派驻军事系统实施货币供应与管理的金融机构。设置随军银行是战时采取的一项财务保障措施。配属作战部队后勤部门,业务上受国家银行领导。对军队战时实施经费保障具有重要作用。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在随军银行储蓄、汇款  战时,部队后方的稳定和安全受到一定影响,地方银行机构在战区内可能会难以展开工作...

  • 武装警察部队财务保障

    武装警察部队取得、分配和使用经费的活动。军事财务保障的组成部分。对于保障武装警察部队遂行各项任务,满足部队建设发展需要,具有重要作用。  武装警察部队财务保障的主要内容有:①经费的请领与划拨。武装警察部队依据预算向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请领经费。经费划拨按先边远后内地、先部队后机关、先生活后事业的原...

    实报实销 标准领报 战时责任支付

  • 战时财务保障

    战时军队筹措、供应、使用与管理经费的活动。军队财务保障的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军队各项作战任务的顺利完成,具有重要作用。财务部门深入阵地为部队服务  战时财务保障的主要任务是:制定战时财务保障方案、经费供应标准和有关管理规定,审核、编制战时经费预算和决算,办理供应关系接转,组织实施资金供应,结算报销...

    军队财务保障 随军银行 军用代金券 军用货币

1/2页
跳转到: GO 每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