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员方式

    动员实施的方法和形式。实现动员目的的途径和手段。选择正确的动员方式,对于顺利有效地进行动员实施,保证动员任务的完成和动员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简史 动员方式随着战争的发展而发展。早期的战争动员活动规模很小,较小的氏族部落和城邦多以公开发布檄文的方式,一次性将有限的人力、物力全部动员起来。...

    动员实施 分批动员 秘密动员 公开动员

  • 持续性动员

    继先前的动员行动之后,又陆续进行的同类动员行动。又称后续动员。动员实施的组成部分。对于保持动员活动的连续性,不间断地提供战争所需的各类资源,保持和增强己方的作战优势和战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持续性动员适用的情况主要包括:先期动员无法顺利进行,已经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先期动员已经达到预期的目的,...

    动员实施

  • 初始性动员

    针对武装力量首次遂行作战任务前的力量补充需要进行的动员。包括首次遂行任务前进行的人员收拢活动、装备物资补充活动和组扩编活动等。目的在于满足武装力量由平时状态向遂行任务状态转换阶段提出的动员需求,使之达到遂行作战任务应当达到的状态。  初始性动员遵循动员实施的一般做法是:①在迅速作出动员决策后,向...

    武装力量 动员实施 动员决策 预备役部队

  • 分批动员

    先后采取若干次动员行动完成预定任务的动员。动员方式之一。适用于规模较大的动员行动。在作战行动并不急于发起,动员时间相对充裕,动员活动遭到敌方严重破坏的可能性较小,动员任务比较复杂,有可能涉及生产性动员的情况下,选择采取的动员方式。分批动员的有效实施,可以减轻动员组织的压力,充分利用已有的保障条件...

    动员方式

  • 分区动员

    按预先划定的区域实施的动员。动员方式之一。对于强化动员组织管理的责任,界定动员活动的范围,平衡动员负担,提高动员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分区动员是国家出现之后才出现的。早期的分区动员,是国家按照行政区域进行的。由国家事先将战时所需的兵员及装备物资,按照各行政区域的人口或户口的数量,分别落实到各行...

    动员方式 动员令 动员区

  • 公开动员

    不采取隐蔽措施实施的动员。动员方式之一。主要标志是公开宣布动员实施。适用的情况包括:①情况紧急、动员时间有限。如战争即将爆发或已经爆发,不采取公开动员的措施,不足以快速完成动员。②动员范围广泛,需要得到社会成员的普遍理解和支持。③为达到威慑目的进行动员。④国家或政治集团需要借此表明自己的战争态度...

    动员方式 动员实施 秘密动员 动员令

  • 阶段性动员

    根据战争或军事危机的发生和发展阶段循序渐进进行的动员。对于有效控制动员状态,保证动员对战争或军事危机作出适度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阶段性动员,强调动员活动是可控的,可以根据战争或军事危机发生、发展的进程,从多种动员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分阶段灵活实施。通常分为:①计划和准备阶段。要求国家和军队保...

    动员状态 动员计划 动员准备 武装力量

  • 秘密动员

    采取隐蔽措施实施的动员。动员方式之一。主要标志是不公开宣布动员实施。适用的情况包括:①动员行动与作战行动关系密切,公开动员可能会暴露作战意图,影响作战发起的突然性。②先于敌方采取的动员行动,公开动员可能给敌方以口实,使自己在外交和国际舆论上处于不利境地。③动员行动可能面临来自内部和外部的破坏,需...

    动员方式 动员实施

  • 首批动员

  • 消耗性动员

    针对武装力量作战消耗补充需要进行的动员活动。动员实施的组成部分。包括针对作战伤亡减员进行的兵员补充动员,针对武器装备战损进行的武器装备补充动员,针对后勤物资消耗进行的物资补充动员等。对于保持和恢复武装力量作战能力,适时发起或持续进行战役和战术行动,具有重要意义。  消耗性动员是继初始性动员后采取...

    动员实施 初始性动员 动员部署 动员防护

1/2页
跳转到: GO 每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