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动员学
[动员领域]
武装力量动员
人民武装动员(见后备力量动员)
请选择
掌握某项专业技术且符合军事专业技术要求的非军事部门的人员。中国预备役人员的来源之一。涉及的专业技术主要包括信息通信、气象导航、机械维修、工程建筑、医疗卫生等。主要用于满足战时武装力量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将非军事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列入战时兵员动员的范围,开...
民兵在战时实施的作战和支援保障的行动。既包括民兵组织参战支前的行动,也包括所有群众武装参与战争的行动。民兵军事职能的集中体现,对于加强国家或政治集团的战争能力,改变战场的力量对比,赢得战争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民兵参战支前,其行为具有军事对抗性。国际法将携带武器、有统一标识的参战支前民兵作为...
中国民兵中利用民用技术装备,担负作战和保障任务的分队。基干民兵的组成部分。主要在地方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技术密集型企业事业单位对口组建,所需装备由编兵单位提供保障。民兵对口专业分队每年训练3~5天,主要进行军事基础知识学习和民用装备与军事战术技术使用的“接口”训练。分队干部每年训练30天,主要进...
中国民兵中用于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分队。基干民兵的组成部分。1990年,开始在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组建。1998年,组织范围扩大全国。2004年,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的决定,开始统一编制装备。民兵应急分队的主要任务是:平时配合公安部门打击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和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正常...
中国民兵中利用军队制式技术装备,担负作战和保障任务的分队。基干民兵的组成部分,民兵建设和动员的重点。编组原则是:根据战时兵员动员和民兵就地作战的需要,同种专业技术分队相对集中,以装定编。在农村,一个县一般编2~3种专业技术分队。在城市,一个厂矿企业一般只编组一种专业技术分队,也可以按照行业、系统...
中国民兵中除基干民兵以外的一般民兵。战时大规模后备力量动员的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普通民兵为年满18~35岁未编入基干民兵组织的、符合服兵役条件的男性公民。普通民兵为第二类预备役。对普通民兵主要是做好人员的登记统计,掌握数量、质量和分布情况,开展一些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