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员

  • 动员方针

    为动员活动确定的总方向和总目标。指导动员活动的纲领性、核心性思想。常见于国家或政治集团关于战争动员的指导思想之中,具体运用于各类动员计划的制定和执行。适时、明确提出动员方针,是动员组织者首先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对于动员活动顺利和有效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  动员方针依据适用范围,分为全局性的动员总...

    动员计划

  • 动员规模

    动员的范围和数量。通常分为总动员和局部动员。具体还可以分为若干等级,如总动员、全面动员、局部动员、有限动员等。正确确定和把握动员规模,对于实施战争及应对其他军事威胁,降低动员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构成动员规模的因素主要包括:①动员波及地幅的大小。动员波及的地幅较大,动员规模就...

    总动员 局部动员 战争潜力 动员准备

  • 动员基础

    和平时期保持的骨干性动员能力。主要包括已形成的动员组织能力和已开发的物质动员潜力。可反映出战时动员可能达到的基本规模和水平。建立并保持合理、坚实的动员基础,对于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提高动员准备与实施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动员基础”这一概念,是法国人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提出来的。为削弱德国...

    动员准备

  • 动员原则

    动员活动需要遵循的准则。动员思想、动员政策、动员方针的具体体现。主要包括动员基本原则和动员准备、动员实施、复员的原则等。对于指导和规范动员活动,保证动员活动顺利和有效地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动员基本原则反映动员一般规律,从总体上指导和规范动员活动。如俄罗斯关于动员准备与动员的基本原则是:集中领...

    动员政策 动员方针 动员准备 动员实施

  • 动员政策

    国家或政治集团为开展动员活动而制定和实行的政策。对于明确国家或政治集团在动员上的态度,保证动员活动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广泛获得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具有重要意义。  动员政策分为原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①动员原政策。由动员决策层或领导层制定并监督执行,昭示国家或政治集团对动员的基本态度...

  • 非战争动员

    国家运用战争动员资源应对非军事安全危机的活动。对于发挥战争动员的危机管理功能,迅速消除非军事安全危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非战争动员是各国普遍采取的危机管理措施。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发生“民间骚乱”(美国国内紧急状态的一种)时多次使用国民警卫队...

    战争动员 武装力量动员

  • 管制

    国家在战争状态或紧急状态下,对特定区域、行业、重要资源和社会活动实施强制性管理的活动。又称战时管制。动员采取的强制性手段之一。对于保证各类资源和社会秩序得到及时、有效控制,使动员活动得以在更为有利的环境下进行,确保动员目的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1949年8月,长沙解放后成立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

  • 国防动员

    国家根据国防的需要,使社会诸领域全部或部分由平时状态转入战争状态或紧急状态的活动。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适用情况包括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统一和安全遭到战争或其他军事威胁,以及需要采取国防动员手段应对的其他安全威胁时。对于正确处理国家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增强国家应对战争状态或紧急状态的能力,...

    战争动员

  • 精神动员

    国家或政治集团为应对战争或其他军事危机,对军队和民众进行思想发动的活动。战争动员的组成部分。涉及战时的宣传、教育、文化、娱乐等许多方面。对于调动军民参加和支持战争的积极性,坚定军民赢得战争的信心和斗志,增强国家的政治凝聚力和军民团结,为人力动员、物力动员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充分发挥精神因素在战争...

    战争动员 人力动员 物力动员

1/3页
跳转到: GO 每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