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战争史
[晚清]
中日甲午战争
请选择
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在朝鲜境内进行的第一次陆战。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7月23日,侵入朝鲜的日军占领朝鲜王宫,成立以大院君李昰应为首的傀儡政府,并胁迫其“授权”日军驱逐屯驻牙山的清军。25日,日军第9混成旅长大岛义昌少将率所部主力4000余人自汉城(今首尔)进犯牙山。时驻牙山清军已增至38...
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海军护航舰队在朝鲜牙山湾口丰岛海域遭到日本联合舰队偷袭的作战。又称牙山海战。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6月,清政府应朝鲜政府请求,派兵赴朝协助镇压东学党起义。但当直隶提督叶志超率兵1500人至朝鲜牙山登陆后,日本以保护侨民为由乘机出兵朝鲜1万余人,意欲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军反攻海城(今属辽宁)的一系列作战。 海城为辽南重镇,位于鞍山、盖平(今盖州)之间,地处交通要冲,据此可北控辽阳、奉天(今沈阳),西通牛庄(今海城西北)、营口。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12月,日本第1集团军司令官山县有朋违背大本营的战略意图,冒险进攻海城。12月13日,第...
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海战。又称大东沟海战。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7月,日本海陆军分别挑起丰岛海战和成欢之战。8月1日,中日两国政府同时宣战。此后,战事便在陆上和海上两个战场全面展开。随着日本陆军在朝鲜的作战战场北移平壤,日本海军联合舰队亦相应进泊仁川至大同江口...
中日甲午战争中日军进犯辽东半岛的一系列作战。旅顺口位于辽东半岛南端,与山东半岛之威海卫共扼渤海湾门户,为北洋海军重要基地之一。平壤战役和黄海海战(1894)后,日军大本营决定发动辽东半岛战役,占领大连湾和旅顺口。为此,日军将第1、第2师及第22混成旅编成第2集团军,共计2.4万余人,以大山岩上将...
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军在辽阳(今属辽宁)以东摩天岭一带抗击日军进犯的作战。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10月7日,日本陆军第1集团军突破鸭绿江清军防线后,清军为阻止日军向辽阳、奉天(今沈阳)推进,由总兵聂士成等率部驻守摩天岭(在今本溪市南)及其东侧之连山关,扼堵由凤凰城(今凤城)通往辽阳之唯一通道;另...
中日甲午战争中,中日双方陆军在朝鲜平壤进行的一次重要作战。 丰岛海战后,中、日两国政府于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8月1日同时宣战。清政府为增援先期入朝清军,先后调遣总兵卫汝贵部盛军、马玉崑部毅军、左宝贵部奉军和副都统丰升阿部奉天、吉林练军入朝。8月上旬,各部抵达平壤,加上从成欢败退下来的直隶...
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军在山东半岛抗击日本陆海军侵犯威海卫(今山东威海)的战役。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11月下旬,日军侵占旅顺后,日本大本营鉴于渤海湾即将进入冰封期,不便于登陆作战,遂决定暂缓执行直隶(约今河北)平原作战计划,而将战略进攻方向转至山东半岛,海陆配合攻占威海卫,企图歼灭北洋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