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军事条约

    国家或国家集团间规定军事方面的相互权利和义务的国际书面协议。反映和体现国际军事关系的法律文书。国际条约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包括:建立维护缔约国(方)战略利益和安全的双边或多边军事同盟;提供军事援助;建立和使用军事基地;结束战争状态或武装冲突;承诺互不侵犯;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建立信任与安全措施...

    建立信任与安全措施 《古埃及—赫梯和约》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

  • 《阿巴哈依图界约》

    中国清政府特使蒙古喀尔喀郡王那彦泰、总理界务官瑚毕图和俄国派驻北京使署参赞兼界务官格拉什诺夫于1727年10月24日(清雍正五年九月初十日)签订的中俄两国东段边界条约。  1727年9月1日,清政府和沙皇俄国签订了划定两国边界的《布连斯奇界约》,但该条约未能详细确定边界线。《阿巴哈依图界约》规定...

    《布连斯奇界约》 《中俄恰克图条约》

  • 《阿拉伯联盟联合防御条约》

    约旦、叙利亚、伊拉克、沙特阿拉伯、黎巴嫩、埃及和也门于1950年4月13日在开罗拟定,同日至1952年2月16日先后签署的阿拉伯国家之间的集体安全条约。全称《阿拉伯联盟国家间联合防御和经济合作条约》。1952年8月23日生效。条约包括13条正文、1个军事附件和1项补充议定书。主要内容有:①缔约国...

  • 《阿姆斯特丹条约》

    欧洲联盟15国于1997年6月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举行的首脑会议上通过的政治条约。又称《关于修改欧洲联盟条约和修改建立欧洲共同体诸条约及有关共同体文件的阿姆斯特丹条约》,简称《阿约》。欧盟15国外长于1997年10月2日在阿姆斯特丹正式签署,1999年5月1日生效。条约主要是对欧盟已有条约的修订...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 《埃叙共同防御协定》

    埃及和叙利亚于1955年10月20日在大马士革签订的军事条约。同年11月6日生效。有效期为5年,并可延长5年。协定由序言、13条正文和1个附件组成。主要内容有:①对任何一缔约国的武装侵略,也被认为是对另一缔约国的侵略,后者保证立即予以援助,并采取包括使用武装力量在内的一切措施以击退侵略。②缔约双...

    《阿拉伯联盟联合防御条约》

  • 《埃以和约》

    埃及和以色列为结束两国战争状态而签订的和平条约。1979年3月26日,由埃及总统萨达特和以色列总理M.贝京在华盛顿签订。同年4月25日生效。美国总统J.卡特作为联署人也在条约上签了字。和约包括序言、9条正文及3个附件。主要内容有:①双方深信迫切需要根据联合国安理会第242号、第338号决议在中东...

    《戴维营协议》

  • 《埃以停战协定》

    埃及和以色列于1949年2月24日在希腊罗得岛签订的全面停战协定。全称《埃及和以色列全面停战协定》。同日生效。由12条正文、3个附件和8个换文组成。主要内容有:①双方武装部队实行全面停战,在规定时间内从有关地区减少或撤退部队;任何一方不得采取战争行为或敌对行为反对另一方的武装部队或在对方控制地区...

  • 《奥保同盟条约》

    奥匈帝国和保加利亚于1915年9月6日签订的同盟协定。1913年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后,德国、奥匈帝国即准备与保加利亚缔结军事同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保加利亚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在巴尔干半岛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协约国和同盟国竞相争取的对象。随着战局的变化,保加利亚逐步向同盟国靠近。德、奥匈愿...

  • 《奥地利国家条约》

    苏联、美国、英国、法国外长于1955年5月15日在维也纳与奥地利签订的政治条约。全称《重建独立和民主的奥地利国家条约》。同年7月27日生效。奥地利原为独立国家,1938年被纳粹德国吞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美、英、法四国对其实施分区占领。奥地利曾作为德国的组成部分参与了侵略战争,四国对如何...

  • 《奥斯陆协定》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于1993年8月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就解决巴以冲突达成的协议。又称《巴以协议》。1993年9月13日该协议由巴勒斯坦民族解放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Y.拉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对峙中的以色列士兵与巴勒斯坦抗议者  阿以冲突和巴勒斯坦问题由来已久。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1...

    巴勒斯坦问题 《临时自治安排原则宣言》

1/42页
跳转到: GO 每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