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森豪威尔主义

    美国总统D.D.艾森豪威尔于1957年提出的美国在中东地区填补因英国和法国殖民势力撤出而形成的所谓“力量真空”的政策。又称“填补力量真空主义”。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后,英、法殖民主义在中东的统治趋于瓦解,美国决心在中东扶植亲美势力,打击埃及领导人纳赛尔推动的阿拉伯民族主义运动,排斥苏联在中东...

    杜鲁门主义

  • 霸权主义

    大国和强国不尊重弱小国家的主权和独立,对别国进行干涉、侵略和控制,谋求地区和世界统治地位的政策和行为。“霸权”一词,源于古希腊,指个别大的城邦如雅典和斯巴达对其他城邦的支配和控制。它建立在弱肉强食和追求财富与权力的强权政治的基础上,其实质是对权益的争夺和侵占。霸权主义无绝对固定的社会制度根源,任...

    强权政治 杜鲁门主义 艾森豪威尔主义 北大西洋条约组织

  • 不承认主义

    美国政府就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所采取的仅限于道义谴责和有限抵制的政策。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无视国际联盟要求中日双方停止一切冲突,双方撤退军队的决议,于1932年1月3日占领锦州,以武力控制了中国东北,并于1932年3月扶植成立伪“满洲国”。针对上述情况,美国国务卿H.L.史汀...

    门户开放政策

  • 不干涉政策

    英国和法国等国在1936~1939年西班牙内战期间,对内战各方以及德国、意大利的武装干涉所采取的中立立场。后来泛指以不干涉或中立为名,姑息、纵容侵略的政策。1931年,西班牙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立西班牙共和国。1936年2月,西班牙共产党推动建立的人民阵线在大选中取胜,成立了以左翼共和党人为首的...

    《不干涉协议》 国际联盟

  • 不结盟运动

    南斯拉夫、埃及、印度等第三世界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倡导的坚持独立、自主、中立、不与大国结盟的运动。  形成与发展 不结盟运动是在20世纪50~60年代大批亚、非、拉国家摆脱殖民统治获得民族独立以及美苏两大集团对峙的背景下诞生的。1956年7月18~19日,南斯拉夫总统J.B.铁托、埃及总统...

  • 布什主义

    美国总统G.W.布什提出的在全球范围内打击恐怖主义,推进西方民主,并谋求世界霸权的外交政策原则。  发展演变 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等地遭大规模恐怖袭击,对美国社会造成巨大冲击。同年10月,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在此背景下,布什在2001年9月30日《四年防务评...

    恐怖主义 单边主义

  • 大棒政策

    美国T.罗斯福政府对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的武力恫吓政策。后泛指帝国主义国家的武力威胁政策。美西战争(1898)后,美国成为新兴的世界强国。英国于1901年承认美国有权在中美洲单独开凿运河和进行管理,并于1902年撤走在加勒比海的舰队。随着在该地区势力的不断增长,美国借欧洲列强对拉美国家武力索债之...

    门罗主义

  • 大陆封锁

    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于1806~1814年对反法联盟的组织者、法国的主要对手英国采取封锁、禁止欧洲大陆国家与之保持贸易等往来的政策。1806年11月21日,拿破仑攻占柏林后颁布《柏林敕令》,规定:①大不列颠诸岛处于封锁状态。②禁止与大不列颠诸岛的一切通商和通讯。③凡直接来自或航经英国或其殖民地的船...

  • 大陆主义

    1847年9月14日,美军占领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油画)  美国政府在19世纪70~80年代的对外政策主张。认为美国政府应主要关注国内的政治和经济问题,反对进一步攫取和掠夺海外领土,避免卷入外国事务。19世纪40~50年代,美国掀起了大陆扩张狂潮,用“移民”、“购买”、武装侵略等手段,获得了路易...

  • 单边主义

    冷战结束后,单边主义不断推高美国军费。图为美国国防部主计长介绍2005财年国防预算  泛指美国在国际事务中仅根据本国利害考虑,依靠自身实力去维护和增进其国家利益的一种政策主张和行为。特指911事件后美国的一种对外政策方式和手段。美国在建国后,抱着“天定命运论”、“美国例外论”和“种族中心主义”的...

    霸权主义 强权政治 《美苏关于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

1/4页
跳转到: GO 每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