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0日

    日军华北方面军第12集团军一部,共7000余人,分由广饶、蒲台、博兴、滨县、利津等地出动,向山东抗日根据地之清河军区机关驻地北随一带合围。清河军区机关立即由蒲台、博兴之间转入敌后,使日伪军合围扑空。清河军区转至外线的部队广泛开展破袭战,先后攻克沾化东北之韩家科等10余处据点,一度袭入广饶县城西关。日伪军遭打击后,于月中大部退集津浦铁路沿线,结束“扫荡”。

  • 1月15日

    陕甘宁边区政府发布《关于拥护军队的决定》和《优待抗日军人家属》等条例,并决定1月26日~2月25日为拥军运动月。

  • 1月18日

    国民党军鲁苏战区新编第4师师长兼山东保安师师长吴化文率新编第4师、第1师共约4万人降日,被汪伪南京政府任命为“和平建国军”山东方面军第3集团军总司令。

  • 1月24日

    抗日军政大学总校由河北省邢台县往陕北迁返。

  • 1月25日

    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部、政治部发出《关于拥护政府爱护人民的决定》,并且公布《拥政爱民公约》,确定2月5日~3月4日为拥政爱民运动月。

  • 2月9日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何应钦在印度加尔各答参加印度战区参谋长会议,商讨实施反攻缅甸对日作战方案。

  • 2月12日

    国民政府重建中国远征军,远征军司令长官陈诚(因病未到任,后委任卫立煌),副司令黄琪翔。

  • 同日

    八路军总部后勤部召开供给会议,决定1944年度实行“供给包干”制度。

  • 2月13日

    日军第11集团军集中3个师另2个支队由湖南临湘和湖北沙市、仙桃镇(今仙桃市)出动,对湖北潜江、沔阳、监利地区的中国驻军进行“扫荡”。至17日,相继攻占监利、郝穴(属公安)等地。

  • 2月16日

    日军第23集团军独立混成第23旅在海军配合下,在雷州登陆,随即进逼广州湾(湛江港)。21日,法国广州湾租借地州长官德麦克与日军签署移交协定。24日,中国政府外交部照会法国维希政府,提出抗议并声明《广州湾租界条约》失效。

  • 2月17日

    日军第13集团军转向“扫荡”盐阜抗日根据地,企图围歼新四军第3师和盐阜地区党、政、军领导机关。第3师留一部阻击、袭扰、消耗和疲惫敌人,师部和主力部队转至阜(宁)东和淮海地区。日伪军多次合击扑空后,自27日起进行分区“扫荡”。第3师留在内线的第8旅和转至外线的第7旅等部,先后袭击东沟、阜宁、涟水、湖垛等据点。3月初,日伪军遭打击后,开始收缩兵力。第3师乘机发起反击,至4月14日反“扫荡”结束,共歼日伪军近1800人,克据点50余处。

  • 2月23日

    蒋介石任命孙连仲为第六战区代理司令长官。

  • 2月24日

    日军第11集团军各部完成对峰口地区的合围,次日,发起攻击,战至傍晚,中国守军第五战区第128师1个旅被策反投日,一部撤往白露湖,余部被歼。

  • 3月2日

    日军第11集团军一部包围白露湖,迫使守军千余人投降。随后,主力转向江南,先后攻占布河(埠河)、弥陀寺、华容、石首、藕池口等地。至22日,留一个团驻守华容、石首等地,余部撤回。

  • 3月10日

    蒋介石发表《中国之命运》一书,鼓吹法西斯主义,暗示要以武力解决共产党,为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作舆论准备。

  • 3月11日

    八路军第115师与山东军区合并(仍保留第115师番号),组成新的山东军区。罗荣桓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并为第115师政治委员、代理师长,黎玉任副政治委员,萧华任政治部主任。辖鲁南、鲁中、胶东、清江、滨海、冀鲁边6个军区。第115师、原山东军区所属部队番号撤销,部队统一编为13个主力团,一部充实地方军,全区部队共10万余人。

  • 3月17日

    韩德勤部撤至新四军淮海根据地宿迁以东之里仁集、陈道口等地后,西渡运河进占淮北根据地中心区青阳镇附近之金锁镇、山子头等地。并派第89军赶赴安徽灵璧,接应第31集团军王仲廉部东进,企图建立洪泽湖畔新的反共基地。新四军军部对韩德勤多次规劝无效,为保卫淮北根据地,第4师等部于本日对韩德勤部发起攻击,战至次日,歼其总部,俘韩德勤。后为团结抗日,将韩及其官兵千余人释放。王仲廉部、第89军闻讯仓皇退至津浦铁路以西。

  • 3月20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刘少奇为中央军委副主席。

  • 3月30日

    中国驻印军新编第1军在兰姆加正式成立,郑洞国任军长。远征军第1路司令长官部于次日撤销。

  • 4月1日

    日军第13集团军和伪军各一部共1.5万余人,开始对苏中根据地之南通、如皋、海门、启东等县进行“军事清乡”,企图寻歼苏中军区第4军分区机关和部队。同时,在“清乡”区边缘,沿河川道路修筑了200余千米长的竹篱笆封锁线。苏中军区部队留一部在“清乡”区内坚持游击战,主力插入敌后进行袭扰、攻击,先后在启东、如皋、东台、兴化等县攻克日伪军据点10余处,破坏封锁线百余次,烧毁筑竹篱笆的竹竿500余万条。经2个月的作战,挫败日伪军“军事清乡”。

  • 4月18日

    日军华北方面军直属第110师等部及伪军各一部共1.2万余人,于是日夜,分由平山、灵寿和五台、灵丘出动,开始“扫荡”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北岳区。北岳军区以武工队、小部队深入敌后,袭击日伪军据点,其他部队就地分散游击;地方武装和民兵运用冷枪射击、地雷战等战法连续不断地袭击敌人,迫使日伪军于5月10日开始分路撤退,至17日全部撤离北岳区。反“扫荡”作战结束,共歼日伪军1700余人,但根据地也遭受严重破坏。

  • 4月20日

    日军华北方面军集中4个师2个独立混成旅及伪军一部,“扫荡”驻守太行山南部林县地区之冀察战区第24集团军。24日,第24集团军新编第5军军长孙殿英率部在临淇(属林县)投降。

  • 4月22日

    日军第12集团军和伪军各一部共2万余人,再次对山东抗日根据地清河区进行“扫荡”。先进行“拉网合围”,后北沿黄河、南沿小清河展开,逐步向内“蚕食”。清河军区和主力部队适时转至外线,以一部兵力展开广泛分散的游击战和政治攻势,主力抓住有利时机,集中兵力,反击敌之“蚕食”。至9月,共歼伪军3个团,收复被敌占之中心区,还恢复小清河以南部分地区。

  • 5月1日

    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简称中美合作所)在重庆成立,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副局长戴笠任主任,美国海军情报部部长M.梅乐斯任副主任。

  • 5月5日

    日军第11集团军司令官横山勇中将指挥3个师和1个独立混成旅、56个支队和1个飞行战队,发起“江南进攻作战”(即鄂西会战),企图打通宜昌至汉口的长江航运线。第六战区代司令长官孙连仲指挥14个军与进攻日军展开会战(5月17日由司令长官陈诚接替指挥)。是日,日军向安乡、南县及其以南进攻。守军第73军利用既设阵地抗击日军进攻,8日,安乡陷,9日,南县陷。

  • 5月12日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之阜平县五丈湾民兵小队,在队长李勇率领下,大摆地雷阵,袭击敌人,炸死炸伤日伪军120余人。从此,地雷阵战术得到普遍推广。

  • 同日 夜

    日军第11集团军一部在董市(属枝江)西南强渡长江,突破中国守军第94军主力和第86军一部的阻击,于16日进占刘家场、西斋、王家冲。另一部进占公安。

  • 5月22日

    日军第11集团军一部从宜都以北之云池渡江,向鄢家沱进攻。至25日,先后攻占长阳、都镇湾、偏岩(黄家坪)。

  • 5月25日

    美国总统F.D.罗斯福在华盛顿将《攻缅计划》面交中国外交部长宋子文。该计划规定1943年雨季结束后,中、美、英军由印度向缅甸发起进攻,同时,中国远征军由云南向缅甸进攻。

  • 5月26日

    第六战区西陵峡石牌要塞守军在司令方莹指挥下,与进攻日军陆海军展开激战,至28日,将其阻止于要塞正面。第94军从资丘镇(属长阳县)向日军侧翼出击;第87军一部攻克渔洋关。

  • 5月29日

    八路军冀鲁豫军区1个团和地方武装一部袭入清丰县城,俘伪冀南道公署道尹及其各县县长,击毙日军道联络员,歼保安队和日军数百人。

  • 5月30日

    第六战区各部队发起全线反击。31日,日军第11集团军部队全线撤退,至6月10日,除华容、石首、藕池口、弥陀寺外,均被中国军队收复。鄂西会战结束。

  • 6月初

    日军第13集团军和伪军各一部对苏中抗日根据地的“清乡”,由“军事清乡”转为“政治清乡”,先从启东区开始进行分区“清乡”。苏中根据地部队以短枪队深入“清乡”区,严厉镇压“清乡”人员、汉奸;主力部队在封锁线上进行破袭战,迫使日伪军由分区“清乡”改为“延期清乡”。

  • 6月6日

    中国军队鲁苏战区鲁南指挥部总指挥、第122师师长荣子恒率所部约2万人降日。后被汪伪南京政府任命为暂编第10军军长。

  • 6月9日

    参谋总长何应钦、副参谋总长白崇禧、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胡宗南,在陕西耀县举行军事会议,决定以3个集团军(欠1个军)约60万人兵力,进攻陕甘宁边区和“闪击”延安。18日,胡宗南在洛川召开作战会议,进行具体部署,调动驻守河防的一部分军队准备进攻。

  • 同月

    中共中央军委令八路军第358旅4个团由晋西北开赴陕甘宁边区以加强防御力量。

  • 7月4日

    是日和6日,朱德总司令分别致电胡宗南、蒋介石,呼吁团结,避免内战,抗议国民党军进犯陕甘宁边区。

  • 7月5日

    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八路军政治部主任王稼祥撰写《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第一次明确提出“毛泽东思想”的概念。

  • 7月9日

    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致电彭德怀,令八路军前方总部由晋察冀、太行等区抽调10个团开赴晋西北和陕甘宁边区,准备应付国民党军的进攻。

  • 7月10日

    蒋介石在国内外舆论的强大压力和陕甘宁边区已有充分迎战准备的情况下,被迫电令胡宗南停止进攻陕甘宁边区。

  • 7月25日

    蒋介石委任美陆军第14航空队指挥官C.L.陈纳德为中国战区空军参谋长。

  • 7月30日

    冀鲁豫军区部队一部发起卫南战役,在官桥营一带歼灭伪军暂编第6军主力千余人。次日,在焦虎集全歼伪军第7师师部。8月2日午夜,强袭瓦岗集,全歼伪军独立第1旅。19日,再次远距离奔袭驻袁庄的伪第7师残部及独立第2旅,迫使其2200余人投降。当晚,又歼伪暂编第6军一部。是役,共歼灭伪军5600余人。

  • 8月1日

    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在重庆病逝。蒋介石代理主席。

  • 8月12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重新决定晋察冀分局及军区主要领导成员,聂荣臻为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萧克为副司令员,程子华、刘澜涛为副政治委员。聂荣臻赴延安期间由萧克代司令员,程子华代政治委员。

  • 8月16日

    太行军区指挥12个团另2个大队,发起林南战役。是日,主力由平顺、壶关地区出发,远程奔袭林县。至18日,除县城南关日军据点外,攻克该城,全歼伪军第4师师部和独立旅等部。随即乘胜南下,扩大战果。并击退由河南安阳、辉县出援之日军。至26日,战役结束。共歼日伪军7000余人,击落日军飞机1架。

  • 9月15日

    国民政府公布《修正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国民政府主席统帅全国陆海空军。

  • 9月16日

    日军华北方面军集中4个师及2个独立混成旅各一部和伪治安军一部共4万余人,从保定、石家庄、盂县、五台和灵丘、涞源出动,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北岳区进行“扫荡”。晋察冀军区4个军分区及雁北指挥部所属部队共4万余人,民兵18万余人,以1/3的兵力,越过封锁线,深入敌后展开破袭战,以2/3兵力在内线,以连为单位分散进行反“扫荡”作战。至月底,日伪军连遭打击,被迫抽调兵力回援后方,加强交通线的守备,“扫荡”部署被打乱,不得不缩小“扫荡”的范围。

  • 9月20日

    日本中国派遣军将华北派遣宪兵队改组为华北特别警备队(简称“北特警”),辖5个大队、6个特别侦谍队,隶属华北方面军。其主要任务是破坏中共秘密组织及其秘密活动。

  • 9月21日

    日军第35、第32、第59师及骑兵第4旅和伪军各一部共1.1万余人,由河南省新乡、开封、商丘和山东省济宁、江苏省徐州等地出动,采取三面包围、一面埋伏的战法,首先向微山湖根据地中心单县东南部合围,企图乘冀鲁豫军区主力部队突围时予以歼灭。冀鲁豫军区部队先期转至丰县、砀山及鱼台地区。日伪军扑空,即转于丰县、巨野、曹县,寻歼冀鲁豫军区部队。冀鲁豫军区军民内外线结合,积极打击日伪军,破坏交通线,迫使日军11月13日撤退。

  • 9月26日

    日军华北方面军第1集团军独立混成第3旅主力、第69师一部,分由宁武、崞县(今原平崞阳镇)和汾阳、离石出动,对晋西北抗日根据地之保德、兴县、岚县、临县地区进行“扫荡”。晋西北军区机关先期撤离兴县县城,后集中7个主力团于日军撤退时,寻机围歼其一路。

  • 10月11日

    取得甄家庄战斗胜利,歼日军700余人。此后不断袭击、伏击日伪军,迫使其于10月下旬撤离。晋西北秋季反“扫荡”结束,共歼日伪军1300余人。

  • 10月2日

    日军华北方面军第1集团军司令官吉本贞一指挥3个师和伪军各一部共2万人,分由运城、临汾、霍县、沁县和长子等地出动,采取“铁滚式”新战术,对太岳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建立“山岳剿共实验区”。太岳军区司令员陈赓、政治委员薄一波指挥所属4个军分区共12个基干团,各留1/3兵力在内线,以连为单位分散进行游击战,主力转至外线作战,内外线紧密配合,进行反“扫荡”。

  • 24日晨

    在临屯公路上的韩略村设伏,一举全歼华北方面军为推广“新战法”所组织的旅长、团长等120人的“战地观战团”。

  • 10月6日

    八路军总部机关与第129师机关合并,第129师番号仍保留。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等军区由八路军总部直接指挥。另组建太行军区机关(原由第129师兼),司令员为李达、政治委员为李雪峰。

  • 10月10日

    蒋介石就任国民政府主席。

  • 10月12日

    日军第12集团军集中1.5万余人,由泰安、济南、聊城、滑县、郓城等地出动,“扫荡”濮县、观城、范县地区。冀鲁豫军区机关和部队先期转移至内黄西南地区,主力部队于18日夜袭东平县城,并连克夏谢、大井等据点11处。11月13日,日伪军连遭打击,被迫结束“扫荡”。此次反“扫荡”先后共歼敌4000余人。

  • 10月13日

    北岳区秋季反“扫荡”作战开始。日军华北方面军集中9000余人,“扫荡”滹沱河、沙河、唐河流域产粮区,抢掠粮食,破坏秋收。晋察冀军区遂以一部兵力掩护、帮助群众抢收和坚壁清野,集中主力打击分散“清剿”之日伪军。日军抢粮计划破产后,集中兵力企图寻歼晋察冀军区主力。军区留一部在内线坚持斗争,主力转至外线,袭扰保定、浑源等13座县城,攻克陈侯等大小据点70余处,迫使日伪军于11月中旬分批撤退。晋察冀军区部队以强袭、伏击等战法,在上社、曹庄台、双石洞等地予日伪军以重创,至12月15日,反“扫荡”作战结束。

  • 10月24日

    中国驻印军发起缅北作战(又称打通中印公路之战)。驻印军新编第1军新编第38师一部,分三路由印度利多向缅甸胡冈谷地之大龙河西岸日军缅甸方面军第15集团军第18师一部进攻。胡冈谷地战役开始。11月1日,占拉家苏。

  • 10月30日

    中、苏、美、英四国政府代表在莫斯科签订《普遍安全宣言》。宣言指出,四国政府一致决心继续对轴心国采取军事行动,直至其无条件投降的基础上放下武器为止;四国保证在受降和解除敌人武装的问题上采取共同行动。

  • 11月1日

    中美空军混合团正式成立。由中美航空兵各3个大队组成,C.L.陈纳德兼任指挥官,隶属中国空军建制。

  • 11月2日

    日军第11集团军司令官横山勇指挥5个师、5个支队(相当于团)和1个飞行战队,发动“常德作战”(即“常德会战”),企图歼灭中国第六战区部队主力,牵制中国增调兵力增援缅甸反攻。第六战区代司令长官孙连仲指挥4个集团军、1个兵团和长江上游江防军共12个军31个师,在第九战区2个兵团(共4个军11个师)的协助下,与进攻日军展开会战。本日,日军由华容至弥陀寺间发起攻击。守军第29、第10集团军各一部逐次抗击,主力置于湖南暖水街(石门北)、石门等纵深地区,待机反击。

  • 11月9日

    日军第12集团军和伪军各一部共1万余人,分由临沂、蒙阴、莱芜、临朐、沂水等地出动,“扫荡”山东抗日根据地沂蒙山区。鲁中军区留一部在内线打击日伪军;机关和主力转至外线,寻机歼敌。13日,在坡里以东岱崮担任掩护、牵制任务的第11团第8连凭险抗击日伪军千余人的攻击,坚守阵地15天,仅以伤7人、亡2人的代价换取歼日伪军300余人的胜利,在完成任务后突出包围圈,后被山东军区授予“岱崮连”的荣誉称号。中旬,日伪军大部撤离。反“扫荡”作战结束。

  • 11月10日

    进攻常德的日军第11集团军第39师被第10集团军一部阻止于枝江(今枝城)聂家河、仁和坪、赤溪河(曲尺河)一线;第3、第13师等部进攻津市、澧县、石门。守军第29集团军顽强抗击至15日,撤往慈利、常德。

  • 11月11日

    日驻缅甸第18师增调部队反扑,与驻印军新编第38师先遣部队形成对峙。

  • 11月15日

    鲁南军区部队一部,奔袭驻费城西南东柱子一带的伪军第3师刘桂荣部,经3小时激战,将其全歼。

  • 11月16日

    八路军冀鲁豫军区第2军分区第7、第8团插入敌之纵深──濮阳东南八公桥附近,乘夜暗风大突然向八公桥发起攻击,激战至17日上午,全歼伪军第2方面军总部及其特务团,并连克据点、碉堡17处,共歼伪军2150余人。

  • 11月18日

    日军第12集团军和伪军各一部共2.6万余人,“扫荡”山东抗日根据地清河区。是日,合围广饶以北之辛店、北随。清河军区机关和部队主力突出合围圈转至外线,与留在内线的部队紧密配合打击日伪军。12月13日,迫使日伪军全部撤离。此次反“扫荡”,共歼灭日伪军6000余人。

  • 11月19日

    滨海军区部队一部在地下工作人员接应下,攻入江苏赣榆县城。至20日,迫使守城伪军1600余人缴械投降。此役,滨海军区以亡3人、伤37人的代价,获歼伪军2000人的胜利。

  • 11月21日

    日军第11军主力向常德进攻。25日,第116、第3、第68师各一部攻占常德近郊;26日,从东、北、西三面向常德城发动总攻。中国守军第74军第57师凭借工事与日军展开巷战。在常德外围之第29集团军、王耀武兵团、江防军和第10集团军各一部,以反包围态势与日军第39、第13师激战,27日克桃源。第九战区增援部队30日攻克德山。

  • 11月22日

    中、美、英三国首脑蒋介石、F.D.罗斯福、W.丘吉尔在埃及开罗举行会议,商讨对日作战及处置日本等问题,26日会议结束。12月1日,三国首脑签署的《开罗宣言》与《德黑兰宣言》同时发表。

  • 11月23日

    蒋介石任卫立煌为远征军代理司令长官。

  • 12月2日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在惠阳坪山改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司令员为曾生,政治委员为林平(尹林平)。

  • 12月3日

    守卫常德之第74军第57师伤亡殆尽,师长率百余人突出重围,常德失守。日军随即向德山反扑,至5日重占德山。

  • 12月4日

    鲁中军区部队一部向盘踞在鲁山以南、沂水西北之东里店、大张庄、石桥地区的伪军吴化文部发动攻击,经4昼夜激战,歼其800余人,攻克据点20余处。

  • 12月7日

    第九战区增援部队向常德发起反击。8日再克德山,肃清沅水南岸之日军。9日,日军第11集团军开始总退却。12日,第九战区欧震兵团攻克常德。随后,第六、第九战区各部分路跟踪追击,先后收复安乡、南县、枝江、新安、澧县、津市、松滋。次年1月初,双方恢复战前态势,常德会战结束。

  • 中旬

    驻印军新编第38师主力和炮兵一部进至缅甸新背洋地区,24日克于邦,初战告捷。至月底,将日军第18师守军击溃至大龙河东岸。新编第22师担任右纵队又从新背洋向大洛进攻,于翌年1月31日攻占大洛。新编第38师担任左纵队从于邦出发,于翌年2月1日攻占太白家。

  • 12月22日

    浙东抗日根据地三北游击司令部整编为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何克希任司令员、谭启龙兼任政治委员。

  • 同年

    中华书局公开出版发行杨杰所著《国防新论》。此为继蒋百里《国防论》之后,另一部研究中国当时国防问题的专著。全书分战争与国防、近代国防的形式及其组织、如何建设中国国防等3篇。其基本思想是强调积极地独立自主地建设适应总体战的现代国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