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
选择年份
1927~20131927 1928 1929 1930 1931 1932 1933 1934 1935 1936 1937 1938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 1945 1946 1947 1948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是日至6日,中央红军分别从回龙场、江界河、茶山关渡过乌江。7日晨,先头部队占领遵义城。
蒋介石调集国民党军17个师又13个旅,向遵义、桐梓开进。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川、黔边境。
湘鄂两省国民党军11个师又4个旅共11万人,对湘鄂川黔苏区进行“围剿”。
红军第10军团在江西德兴以东怀玉山地区被国民党军约20个团包围。部队遭受重大损失,27日,军团政治委员会主席方志敏被俘。余部800余人突围后,转入闽浙边区,整编为红军挺进师(粟裕任师长,刘英任政治委员),坚持游击战争。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遵义召开,17日结束。会议批评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中共中央在军事领导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等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会议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会议根据黔北的实际情况,决定改变黎平会议关于在川黔边建立根据地的计划,北渡长江,到成都西南或西北建立根据地。会后,常委进行分工,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3人军事指挥小组,负责指挥红军的行动。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东北人民革命军第4军成立。
中革军委朱德、周恩来、王稼祥等发出《关于优待技术人员的指示》,要求加强对技术人员的领导,改善对技术人员的待遇。
红军第四方面军发起广(元)昭(化)战役,经8天进攻作战,歼国民党军胡宗南部补充旅1个团。
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成立,赵尚志任军长,冯仲云任政治部主任。
中央红军分三路从贵州猿猴场(今元厚)、土城南北地区西渡赤水河(一渡赤水),向四川古蔺、叙永进击。
中共陕北特委将陕北独立师和游击队改编为红军第27军第84师。
闽北独立师主力在上饶县甘溪歼国民党军200余人。
中共湘鄂川黔省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贺龙任主席。
蒋介石下令改编湘、黔、滇军为“剿共”军第1、第2路军,各辖4个纵队。第1路军何键任总司令,刘建绪任前敌总指挥,负责“围剿”湘西的红军;第2路军龙云任总司令,薛岳任前敌总指挥,负责“围剿”川、黔、滇的红军。
红军第四方面军发起陕南战役,至中旬战役结束。共歼陕军4个多团。
国民党政府任命徐源泉为鄂湘川边区“剿共”总司令。
中共陕甘边特委和陕北特委在陕西赤源县(今子长县)周家崄举行联席会议,决定成立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简称西北工委)和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西北军委),统一领导陕北和陕甘边两苏区的党组织和红军及游击队。惠子俊任西北工委书记。
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鉴于国民党军已加强长江沿岸防御,并以优势兵力分路进逼红军,遂决定缓渡长江,改取以滇黔边境为发展地区,向扎西(今威信)地区集中。
以绥宁反日同盟军为基础,联合宁安、汪清等地反日山林队,组成东北人民革命军第5军。周保中任军长,柴世荣任副军长,下辖2个师,约1000人。
中共闽北特委将红军第58团、闽北独立团、西南独立团合编为闽北独立师,在资溪、崇安(今武夷山市)、浦城、光泽地区开展游击战争。
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杨虎城调集4个旅、1个团,向蓝田县葛牌发动新的进攻。红军第25军与敌激战至3月10日,击溃陕军警备第2旅,全歼5个营,俘团长以下400余人。
是日至21日,中央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13个师、4个旅的堵击,分别由古蔺县太平渡、二郎滩向东二渡赤水,向敌兵力薄弱的贵州桐梓地区进军。
中共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谢子长因战伤久治不愈,在陕西安定逝世。
中央红军回师黔北,发起遵义战役。至28日,连克桐梓、娄山关、遵义,共击溃和歼灭国民党军2个师又8个团,俘敌约3000人。此战为红军在长征途中的第一个大胜仗。红3军团参谋长兼红5军军长邓萍在战斗中牺牲。
中央苏区中央分局和红军第24师等先后从赣南突围,分局机关和部队均遭严重损失。少数部队突围后转至赣粤边、闽西地区坚持斗争。
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武昌行营成立。22日,任张学良为武昌行营主任。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设立红军前敌司令部,任朱德为司令员,毛泽东为政治委员。
蒋介石任命刘和鼎、陈式正分别为浙闽赣边区“剿共”总指挥、副总指挥。
红军第25军在陕西洋县石塔寺设伏,击溃陕军警卫第2旅5个多营,俘团长以下600余人。
红四方面军攻克四川苍溪,歼敌约5个团,其中俘敌3000余人。
中央红军由贵州茅台附近三渡赤水河,重入川南古蔺、叙永地区,摆出北渡长江的态势。蒋介石误判红军要北渡长江,急令各部队向川南进击。20日,红军以一个团向古蔺前进,诱敌向西;主力则由镇龙山突然折向东北,于21日晚分由太平渡、九溪口、二郎滩第四次东渡赤水河,使敌人企图落空。
湘鄂川黔苏区红军第2、第6军团进攻大庸县(今张家界市)后坪,次日歼灭国民党军第19师一部约500人。
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刘伯坚在江西大庾(今大余)就义。
中央红军突破鸭溪至白腊坎国民党军的封锁线,直指乌江北岸。31日,经江口、大塘等处南渡乌江,直逼贵阳,把敌军甩在乌江以北,留红军第9军团在乌江北岸牵制敌军。至此,四渡赤水之战胜利结束。
中央红军第9军团于贵州金沙县以东老木孔地区击溃黔军第121师5个团,歼敌2000余人。
中央红军乘国民党军主力被调往贵阳以东之际,突然分两路从贵阳、龙里之间突破敌军防线,向敌兵力空虚的云南疾进,使蒋介石歼红军于黔东的计划落空。
红军第2、第6军团在陈家河与国民党军第58师第172旅遭遇,战至14日,将其全歼。15日,在桃子溪再歼第58师师部及第174旅大部。
红军第25军攻克雒南(今洛南)县城。至此,打破了国民党军对鄂豫陕苏区的第一次“围剿”。至5月上旬,初步建成鄂豫陕苏区。
蒋介石向陕南调集30多个团,由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杨虎城指挥,对鄂豫陕苏区红25军进行第二次“围剿”。红军第25军军长徐海东率部连日在雒南(今洛南)与陕军激战后转移。
中共福建省委书记、闽粤赣军区司令员毛泽覃在江西瑞金与国民党军作战中牺牲。
中央红军为调动敌人,以第9军团由水城向滇东北的宣成地区发展吸引敌军北向,主力神速向西挺进,是日攻占云南沾益、马龙,继占寻甸、嵩明。前锋直逼昆明。28日,蒋介石急电龙云将金沙江巧家至元谋段的船舶毁掉,以防红军渡江。29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出《关于我军速渡金沙江在川西建立苏区根据地》的指示。随后,红军分三路抢占金沙江渡口。
红四方面军撤出川陕苏区,开始长征。
红军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前敌总指挥部成立,刘志丹任总指挥,高岗任政治委员。
东北义勇军孙永勤部1200多人进攻承德,占领下板城。驻承德日军第7师师长杉原美太郎急调古北口日军及察东伪军驰援。后孙永勤部退向遵化。
是日至9日,陕甘苏区红军第26军第42师和第27军第84师在陕北吴家寨、马家坪地区,歼国民党军第84师2个营又1个连,俘敌900余人。
中央红军主力渡过金沙江,继占会理,摆脱国民党政府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取得战略转移中的决定性胜利。
蒋介石任命陈继承为湘鄂赣边区“剿共”总指挥。
中央红军第1师第1团1营2连连长熊尚林等17名勇士在大渡河安顺场渡口强渡成功,红军第1师和干部团跟进,继与西岸主力夹江北上,抢占泸定桥。
中央红军第1军团第2师第4团2连22名勇士组成突击队,夺占泸定桥,红军主力经此全部渡过大渡河,继续北上。
陕甘苏区红军第26军第42师主力同红军第27军第84师攻占延长县城,歼守军400余人。
红军第28军在湖北随县桃花山重创国民党军第25路军独立第5旅,毙伤敌600余人。
日本4名特务潜入察哈尔省张北县绘制地图,被当地中国驻军第29军扣留8小时后释放。日方以此为借口,要求惩办直接负责人等。27日,察哈尔省民政厅长秦德纯和日本代表土肥原贤二在北平签订《秦土协定》,规定成立察东非武装区,中国第29军撤出察东;国民党政府免去宋哲元察哈尔省主席职务等。
国民党政府任命于学忠为川陕甘边区“剿共”总司令。
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借口中国援助东北抗日义勇军进滦东“非武装区”活动,破坏了《塘沽协定》,向北平军分会提出“交涉”,并调遣大批军队威胁平津。是日,梅津美治郎致何应钦备忘录。7月6日,经汪精卫同意,何应钦复函梅津,承认日方所提撤退河北中国驻军、取缔一切反日团体等项强横要求。“备忘录”和“复函”通称为“何梅协定”。
中央红军翻越夹金山后,是日先头部队在北进达维途中,与红四方面军一部会师。18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中央红军主力到达懋功(今小金)地区。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总兵力10万余人。
鄂豫皖苏区红军第28军在光山县王园歼国民党军东北军第109师2个营。
红军第2、第6军团在湖北宣恩县忠堡地区全歼国民党军第41师师部和第121旅,俘师长张振汉以下2000余人。
蒋介石令杨森率川军第133、第134、第135师向懋功进发,尾追中央红军,并令李韫珩部在泸定、康定一带构筑工事,防堵红军西进。
中共中央政治会议在懋功两河口召开,28日结束。会议作出《关于红军第一、第四方面军会合后战略方针的决定》,决定红军继续北上,创建川陕甘苏区。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增补张国焘为中革军委副主席,徐向前、陈昌浩为中革军委委员。
红军第25军在山阳县袁家沟口击溃陕军警备第1旅,全歼2个团,俘1400余人。至此,打破了国民党军对鄂豫陕苏区的第二次“围剿”。
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治委员,陈昌浩为中革军委常委,博古任总政治部主任。
陕甘苏区第二次反“围剿”取得胜利,红军共歼国民党军及民团3000余人,使陕甘边和陕北两苏区连成一片,红军发展到5000余人。
中革军委决定以红军第四方面军总指挥部为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徐向前兼总指挥,陈昌浩兼政治委员,叶剑英为参谋长。并将红一方面军的第1、第3、第5、第9军团依次改为第1、第3、第5、第32军(红四方面军第4、第9、第30、第31、第33军番号不变)。
尾追北上红军的川军杨森部占懋功。27日,李韫珩部占靖化(今金川)。
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名义,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战,抗日救国,组织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
红军第2、第6军团在湖北宣恩县板栗园地区设伏,全歼国民党军第85师师部和2个团又1个营,毙师长谢彬。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毛儿盖附近的沙窝召开会议,6日结束。会议重申两河口会议确定的创造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要求加强党的绝对领导。通过《中央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政治形势与任务的决议》,还决定恢复红一方面军总部,周恩来任红一方面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昌浩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主任,周纯全任副主任。会后,红军第一、第四方面军混合编组为左、右两路军。
赣东北苏区和红军创建人方志敏在南昌被国民党杀害。
蒋介石任卫立煌为闽赣浙皖边区“剿共”总指挥。
红军左路军先头纵队由四川理番县(今理县)卓克基(今属马尔康)向阿坝进军。18日,右路军先头部队从毛儿盖地区出发,向班佑开进。经艰苦行军,跨过川西北草地,下旬先后到达目的地。
红军第25军在甘肃泾川以西四坡村歼追敌1个团。战斗中,军政治委员吴焕先牺牲。
国民党政府任命宋哲元为平津卫戍司令。
红军右路军第30军和第4军一部,在班佑地区发起包座战斗。至31日,歼国民党军胡宗南部第49师及包座守军大部,共4800余人。
张国焘拒绝执行中共中央北上方针,背着中央密电陈昌浩率右路军南下,并企图危害党中央。鉴于张国焘的行为,10日晨,中共中央率第1、第2军先行北上。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甘肃省俄界(今迭部县高吉村)举行会议,讨论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和部队整编问题,通过《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并决定将红军第一方面军主力和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直属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林彪任副司令员,叶剑英任参谋长,王稼祥任政治部主任。并成立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林彪、王稼祥五人团,负责支队的军事行动。会议责成李德、叶剑英、邓发、蔡树藩、罗迈组成编制委员会,研究部队的整编问题。会上首次将红军的战略转移称为“长征”。
红军陕甘支队由俄界沿白龙江向岷山要隘腊子口(今属迭部县)开进,16日击溃国民党军3个团,次日占腊子口,18日进占哈达铺。
张国焘发布《大举南进政治保障计划》。据此,红军左路军第5军,第9、第31军各1个师和右路军第4、第30军分别由四川阿坝、包座出发,再次通过松潘草地南下,至下旬,红四方面军全部和红一方面军的第5、第32军集结于党坝、松岗、马塘地区。
红军第25军长征到达陕西省延川县永坪,同陕甘红军会师,继合编为红军第15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治委员,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高岗任政治部主任。全军团共7000余人。
红军第15军团取得劳山战役胜利,全歼国民党军第110师2个多团,其中俘获3700余人,毙师长何立中。
国民党政府任命蒋介石兼西北“剿共”总司令,张学良为副总司令;总司令部设于西安,统一指挥陕、甘、宁、青、晋5省军队。
国民党政府任命顾祝同为四川行营主任。
张国焘在理番县(今理县)卓木碉(今马尔康县脚木足)宣布另立“中央”,组成所谓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央书记处、中央政治局。
红四方面军(包括红军第一方面军第5、第32军)发起绥(靖)崇(化)丹(巴)懋(功)战役,至20日,克绥靖、丹巴、懋功(今小金)等城镇,共击溃川军6个旅,歼敌3000余人。
蒋介石在宜昌设立行辕,陈诚为参谋长,调集国民党军130个团,对湘鄂川黔苏区进行“围剿”。
红军陕甘支队到达陕甘苏区的保安县吴起镇(今吴起县城)。至此,红一方面军历时1年,途经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的长征结束。
红四方面军发起天(全)芦(山)名(山)雅(安)邛(崃)大(邑)战役,至11月25日结束,共歼敌2万余人,自身伤亡1万余人。
红军第15军团袭占甘泉县榆林桥,歼东北军4个营,其中俘敌1800余人。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决定成立中国工农红军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任命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王稼祥、聂洪钧、林彪、徐海东、程子华、郭洪涛(后增叶剑英、聂荣臻、刘志丹)为委员,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彭德怀为副主席。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第一号命令,宣布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叶剑英任参谋长,王稼祥任政治部主任。辖红军第1军团,军团长为林彪,政治委员为聂荣臻;红军第15军团编入红一方面军建制,军团长为徐海东,政治委员为程子华。全军共1万余人。
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后方办事处成立,周恩来兼主任,聂洪钧为副主任,张云逸为参谋长。后方办事处辖供给部、卫生部、兵站部、动员部、武装部、政治部及红军学校等。
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任命叶剑英为参谋部参谋长,张云逸为副参谋长,王稼祥为政治部主任,杨尚昆为副主任。
湘鄂川黔苏区红军第2、第6军团主力由湖南桑植地区出发,开始长征。
红一方面军发起直罗镇战役。至24日结束,共歼国民党军1个师又1个团,其中俘5300余人。彻底打破了国民党军对陕甘苏区的第三次“围剿”。
在日军策划下,河北省蓟密行政督察专员殷汝耕叛国,在通县宣布成立冀东防共自治政府,盘踞冀东临榆、昌平等22个县,辖伪军5个总队。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发表《抗日救国宣言》,愿与任何政治派别、武装队伍、社会团体,订立抗日作战协定,组织抗日联军与国防政府。
国民党政府任命刘峙为豫皖“绥靖”公署主任。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陕西省安定县瓦窑堡召开,会期近10天。会议通过《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和《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国民党军新编第1军参谋长续范亭对国民党政府坚持内战、不抗日御侮非常愤慨,在南京中山陵剖腹明志致伤。
陕北部分地方武装编为红军第28军,刘志丹任军长,宋任穷任政治委员。
国民党政府任命李宗仁为湘桂黔边区“剿共”总司令,白崇禧为副总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