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毒剂

    军事行动中以毒害作用杀伤人、畜的化学物质。化学武器的基本组成部分。决定化学武器的性能和使用方式。毒剂装填于各种弹药、布洒器内,以爆炸或布洒等方式被分散成液滴、蒸气(气溶胶)、微粉等状态,使空气、地面、水源和物体染毒,经呼吸道、皮肤、眼和消化系统等引起中毒,造成伤亡。对用作毒剂的化学物质,通常有以...

    化学武器 窒息性毒剂 芥子气 塔崩

  • 持久性毒剂

  • 毒剂气溶胶

    毒剂的固体、液体微粒分散并悬浮在空气中所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毒剂战斗状态之一。其微粒直径通常为0.01~100微米。可使用爆炸分散法、热分散法、布洒法等方法造成,使空气染毒。毒剂呈气溶胶状态使用,能提高化学武器的杀伤威力,较长时间保持战斗浓度,并可增加毒剂的中毒途径。例如,芥子气和维埃克斯的气溶...

    毒剂战斗状态 芥子气 维埃克斯

  • 毒剂云团

    化学武器使用后形成的气、雾、烟状的染毒空气。简称毒云。通过人、畜呼吸道吸入、眼睛接触、皮肤吸收引起中毒。通常分为毒剂初生云团和毒剂再生云团。毒剂初生云团,简称初生云,是化学武器以爆炸分散法、热分散法和布洒法等方法施放毒剂时直接形成的染毒空气团。毒剂再生云团,简称再生云,是染毒地面、物体上的毒剂自...

  • 毒剂战斗状态

    毒剂在战斗使用中发挥杀伤作用的状态。主要取决于毒剂的毒性、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内在因素,同时也受使用方法或对毒剂的再加工等外界条件的制约。毒剂的战斗状态一般有四种:①蒸气状态。毒剂以分子状态分散在空气中,造成空气染毒。②气溶胶(包括烟和雾)状态。毒剂以固体微粒或微小液滴分散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体...

    毒剂 氢氰酸 沙林 芥子气

  • 非致死性毒剂

  • 缓效性毒剂

  • 芥子气

    糜烂性毒剂的一种。德国V.梅耶等人于1886年首次制得纯品。1917年7月12日德军在比利时伊普尔地区首次使用。美军代号为HD,常用名为β,β′-二氯二乙硫醚,《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化学品附表名称为二(2−氯乙基)硫醚。化学式:    芥子气为无色油状液体,工业品为黄色至深褐色,有芥末和大蒜味。沸...

    路易氏气

  • 路易氏气

    糜烂性毒剂的一种。美国W.L.路易氏于1918年研究成功。以发明者的姓命名。又称路易氏剂。美军代号为L,常用名为β-氯乙烯二氯胂,《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化学品附表名称为2-氯乙烯基二氯胂。化学式:    纯品为无色油状液体,工业品呈棕褐色,有刺激臭味。沸点190℃,凝固点-18℃。20℃时,液体密...

  • 氯化氰

    全身中毒性毒剂的一种。1916年10月法国军队首先用于战场。美军代号为CK,化学系统命名为氯化氰,《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化学品附表名称为氯化氰。化学式:Cl─C≡N氯化氰分子结构示意图  氯化氰为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气味。沸点12.8℃,凝固点-6.9℃。20℃时,液体密度1.222克/厘米3,蒸...

    氢氰酸 芥子气 毒剂

1/3页
跳转到: GO 每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