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兵器
[其他]
古代战船
请选择
中国古代用人力驱动的明轮船只。又称水车船或车轮舸。船舷两侧装有带叶片的转轮,中以转轴相连,轴上装踏脚板。水手用力踩踏,使轴转轮动,叶片激水推进。因古代通称轮转机械为车,故名。早在南北朝时已有水车船的记载。《陈书·徐世谱列传》和《南史·徐世谱列传》均记,梁时水军将领徐世谱“造楼船、拍舰、火舫、水车...
《武经总要》中的斗舰 中国古代水战中用于接舷战的主力战船。又称槛、舰、战舰等。春秋战国时期已经使用。四川成都百花潭出土的战国水陆攻战纹铜壶上有这类战船的形象。船上建板棚,分上、下两层。上层用于士兵作战,下层用于桨手划桨。汉代斗舰趋于完备。战船舱面上亦建板棚,成“上下重板”,上层以下四周均安装木...
中国古代出于福建适于远洋航行的船只。航海船和海战船的主要类型。特点是底尖上阔,首尾高昂,吃水深,适于深水远洋航行。1973年在福建泉州湾发现的宋代海船,尖底单龙骨,船身扁阔,复原后长约35米,宽约10米,是一艘典型的中型福船。明嘉靖年间(1522~1566),戚继光抗倭水师装备的大福船,高大坚固...
中国古代大型战船。因于船上建楼,故名。常用作水军的帅船。楼船可能出现于春秋晚期。据《越绝书》记载,伍子胥对吴王问时曾提到“楼舡(船)”。秦代称水军为“楼船士”。汉代仍如此,并称水军统帅为“楼船将军”,而且设有督造楼船的“楼船官”,说明当时楼船已是水军的主要战船。《史记》和《汉书》均称楼船高10余...
中国古代战船上装设的大型战具。由古代运用杠杆原理的汲水工具桔槔发展而来。拍竿的构造有两种类型。 一类略呈“T”形,由四个部分组成:①支柱。竖装于船体之上,状如桅樯。②横竿。即活动杠杆,安装于支柱顶端。③坠石。装于横竿首端。④辘轳。装于甲板,以绳索与横竿尾端相连。平时辘轳紧收绳索,横竿首尾大致持...
中国古代吃水浅而适于近海内河航行的两用船只。航海船和海战船的主要类型。特点是平底方头,船身较宽,船上建筑少而低,吃水浅,稳性好。所谓“恃沙行,以寄泊,船因底平,少搁无碍”。宋代曾称之为“防沙平底船”。“沙船”之名,当源于它宜于行平沙浅滩的特点(一说因崇明沙即长江口崇明岛而得名)。沙船的主产地在江...
中国明代创制的以大船包藏小船的火攻战船。能迷惑敌人出其不意地完成火攻任务。明代李盘《金汤借箸十二筹》和茅元仪《武备志》称其结构为:母舟长3丈5尺,其后部无底板,子舟一只藏于船后部两舷之间随行。母舟设有桅、帆,并具4桨,船首密钉狼牙铁钉,船舱内装满柴草及火药等燃火之物。母舟冲入敌阵后,狼牙钉借冲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