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兵役制度

    国家关于公民参加武装组织,或在武装组织之外承担军事任务、接受军事训练的制度。主要包括公民服现役、预备役,在校学生接受军事训练等方面的规定。国家一项重要军事制度。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或国家元首以法律、法令的形式颁布实施。兵役制度对于保障军队现役兵员的更替和后备兵员的储备,加强国家武装力量建设,增强军...

    现役 预备役 征兵制 募兵制

  • 兵役登记

    对符合服兵役年龄的公民进行的注册管理。兵役工作的重要内容。目的在于掌握适龄公民的数量、质量和分布状况,为组织公民服兵役作准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兵役登记始于1955年。1998年12月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每年12月31日以前年满18岁的男性公民,都应当在当年9月30日以前,按照县、...

    兵役工作

  • 兵役工作

    国家组织公民服兵役的活动。落实兵役制度和加强武装力量建设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兵役登记,役前训练,兵员征集,预备役登记,预备役人员管理和训练等。兵役工作主要由代表政府行使法定权力的各级兵役机关负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兵役工作在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的领导下,由国防部负责,各军区按照国防部赋予的任...

    兵役制度 兵役登记 中央军事委员会 国防部

  • 合同兵制

    国家以合同方式招募志愿者到军队服现役的制度。现代社会募兵制的一种形式。合同以法律形式,规定服役的条件、期限、薪金、奖金、福利待遇等方面的内容。  美国于1973年中止征兵制,实行全志愿兵役制。志愿服役者与军队签订合同。军方根据合同,负责提供工作,支付工资,提供福利待遇,进行业务培训。军人根据合同...

    募兵制 征兵制

  • 募兵制

    国家以雇佣方式招募人员补充军队的制度。有些国家称雇佣兵役制或志愿兵役制。应募者以当兵为职业,较长期地在军队服役。  在中国,战国时期,已采用考选的办法,招募勇士从军,如魏国的“武卒”、齐国的“技击”、秦国的“锐士”等。西汉武帝时期,除实行征兵制外,还大量选募善骑射的精勇之士补充京师兵。东汉以后,...

    志愿兵役制

  • 世兵制

    中国古代部分居民世代当兵的制度。又称军户制或士家制。在军者终身为兵,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其家编入军户或士家,脱离民籍,世袭为兵,非有特殊功勋者不得更籍。  早在春秋初期,齐国管仲辅佐齐桓公施行政治和军事改革,分国都为21乡:士农15乡,工商6乡;分鄙野为5属。规定士农之乡民丁平时务农习武,战时充...

  • 退出现役

    军人终止在军队及其他武装部队中所服的兵役。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退出现役的制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和有关服役条例规定。退出现役通常包括义务兵退伍,士官复员、转业、退休,军官(文职干部)转业、复员、退休、离休等形式。退出现役工作主要包括退役和安置。退役工作主要在军队内部进行,包括退役计划、退役审...

  • 现役

    公民自入伍之日起至退伍之日止,在军队中所服的兵役。服现役的人员称现役军人,通常分为兵、士官、军官三类。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干部也是现役军人。现役人员的区分,表明现役军人的身份,以便依法履行平时和战时应尽的义务并享有规定的权利。  军人服现役有严格的期限,并通常用法律形式加以规定。世界各国对士兵服现...

    士官 军官

  • 义务兵役制

    国家关于公民在一定年龄内必须履行一定期限兵役义务的制度。包括公民服现役和在军队外服预备役。实行义务兵役制,在法律上对公民服兵役的形式、年龄、期限、条件以及与服役有关的权利和义务等均有明确的规定,公民的兵役负担相对合理,有利于保障军队的兵员补充,有利于积蓄训练有素的后备兵员。  义务兵役制是在古代...

  • 优抚制度

    对武装组织成员及家属进行精神安慰、给予物质帮助的制度。优待和抚恤制度的简称。一般由专门的法规性文件规定,有的包含在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之中。世界多数国家建立和不断完善此项制度。  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就开始建立对革命军人及其家属进行优待和抚恤的制度。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

1/2页
跳转到: GO 每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