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支:
  • 核观测配系

    为获取核爆炸情况而配置的观测报知系统。基本任务:遭敌核袭击后,迅速提供核爆炸的时间、地点、当量和爆炸方式,估算出核爆炸瞬时杀伤、破坏范围,预报放射性沾染情况等,为指挥员及时准确地判断情况、调整部署、指挥作战和组织防护等提供依据。核观测配系应根据敌情、作战任务、观测力量和地形等条件确定,通常由三个...

    核观测哨

  • 核观测哨

    为观测核爆炸情况而开设的哨所。核观测配系的组成部分。基本任务:观测核爆炸景象,测量核辐射、核电磁脉冲、光辐射、冲击波等参数,判定核爆炸的时间、地点、当量和爆炸方式,为估算核爆炸瞬时杀伤、破坏范围和预报放射性沾染情况提供依据。分为野战核观测哨和要地核观测哨。野战核观测哨主要使用目视观测仪器,根据部...

    核观测配系

  • 核武器防护

    军队为避免或减轻敌核武器袭击的损害所采取的防护措施。简称核防护。作战保障的组成部分。目的是尽可能避免或减轻遭敌核武器袭击的损害,保持军队的战斗力和重要目标的生存能力。  形成与发展 核武器防护是从核武器问世时开始形成的,并与核武器的发展紧密相连。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军首次在日本广岛、长崎投放原...

    作战保障

  • 核武器袭击警报

    报知敌方核武器袭击的信号。包括预先警报、紧急警报和解除警报。目的是告知部队及时采取防护措施,避免或减轻核武器袭击对人员和武器装备所造成的伤害与损失。当发现敌可能进行核武器袭击且有明显征候时,发出预先警报;当发现敌即将进行核武器袭击时,发出紧急警报。核爆炸闪光应视为核武器袭击紧急警报。当敌核武器袭...

  • 化学观察哨

    观测化学武器袭击和放射性沾染情况的哨所。核、化学防护观测配系的组成部分。基本任务:发现、报知化学武器袭击征候和放射性烟云沉降的情况,查明哨所附近指定地域内的毒剂种类、染毒程度和地面剂量率,并监测其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概略判断化学袭击规模和初生云团的游动方向,为军队防护和作战提供依据;有时还兼负发现...

  • 化学武器防护

    军队为避免或减轻敌化学武器袭击的损害所采取的防护措施。简称化学防护。防化保障的组成部分。目的是避免或减轻敌化学武器袭击对人员的伤害,保持军队的战斗力。  简史 化学武器防护是在同化学武器袭击作斗争中发展起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5年4月,德军在比利时的伊普尔地区首次对英法联军使用氯气,造...

    防化保障

  • 化学武器袭击警报

    报知敌方化学武器袭击的信号。目的是告知部队及时采取防护措施,避免或减轻化学武器袭击的伤害。发放的时机是发现敌方可能对本部队、分队进行化学武器袭击或有明显征候时,毒剂云团即将或已经危害到本部队、分队安全时,部队、分队即将或已经进入染毒区时。当上级或友邻通报毒剂云团威胁情况,必要时也可发放化学武器袭...

    化学观察哨

  • 生物武器防护

    军队为避免或减轻敌生物武器袭击的损害所采取的防护措施。作战保障的组成部分。目的是预防人畜受染和发病,控制传染病流行,保护军民有生力量。  形成与发展 将生物(细菌)作为一种武器袭击敌方军民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德国间谍曾用鼻疽杆菌感染了协约国的4500匹骡子。大战末期,德军在罗马尼亚空...

    作战保障

1/1页
跳转到: GO 每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