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支:

请选择

  • 《创伤弹道学》

    主编刘荫秋、王正国、马玉媛。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年11月出版,共53.5万字。该书分为两部分,共18章。第1部分“基础理论”,分11章阐述了创伤弹道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实际用途、发展简史,杀伤弹药的结构和性能,创伤弹道学的研究方法,致伤的机理与判据,投射物的物理因素对致伤效应的影响,爆炸冲击伤...

  • 《创伤弹道学概论》

    刘荫秋、保荣本、田惠民、马玉媛、王正国、傅荣向著。新时代出版社1985年4月出版,共10.6万字。该书分为10章。第1至第5章阐述了创伤弹道学的研究内容、任务、意义、研究方法、观测手段和发展简史,现代军用枪弹和榴弹破片的有关知识,致伤效应的判据。第6至第10章介绍了致伤原理,影响致伤效应的物理因...

  • 《创伤战伤病理学》

    主编程天民。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8月出版,共101.6万字。该书分为24章。第1、第2章分别介绍了创伤战伤病理学的发展历史、研究意义、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创伤战伤的概念和分类,机体对致伤因素的对抗防御机制。第3至第13章分别介绍了创伤战伤感染,创伤性休克、创伤后肺功能不全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军事经济后勤史》

    主编王波、彭学芳。金盾出版社1990年8月出版,共43万字。该书分为9章,另有“序言”。“序言”和第1章,主要分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介绍了战前苏联军事经济和军队后勤概况。第2至第5章着重介绍了苏联卫国战争初期、战略防御时期、战略转折时期、战略反攻时期不同阶段后勤的组织实施和特点。第6至第9...

  • 《高技术条件下的军事后勤》

    主编宋学先,副主编徐平。金盾出版社1995年12月出版,共19万字。国家中华社会科学基金资助课题。  该书分为3篇,共13章。第1篇“高技术带来的军事后勤的新变化”,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生的局部战争实践的总结和分析,重点探讨了后勤保障对象、内容、环境、方式以及地位作用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 《高技术战争后勤》

    主编余高达、高文远,副主编路文、潘竞科、孙宝龙。国防大学出版社1995年5月出版,共26.1万字。《高技术与现代军事丛书》之一。  该书分为14章。第1至第4章阐述了军事技术对军事后勤的影响,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的特点,后勤与经济的关系,后勤力量的结构变化、构成要素,后勤保障方式变革的主要趋势...

  • 《高技术战争军事交通运输》

    主编张振德,副主编左晓湖、赵云峰。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7月出版,共17.5万字。该书分为10章。第1章阐述了高技术战争军事交通运输的基本特点,高技术战场环境对军事交通运输的影响,军事交通运输在高技术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第2至第4章研究了高技术战争条件下军事交通运输保障方式的变化和发展...

  • 《高原战创伤基础与临床》

    主编盛志勇、王正国,副主编华积德、刘荫秋、祝世源、杨志焕、雷明全。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共64万字。该书分为30章。第1、第2章介绍了高原边境作战创伤救治工作的特点和火线抢救技术。第3至第7章介绍了高原战创伤休克、感染等并发症的特点与防治,以及组织修复、麻醉和输血的组织实施。第8...

  • 《国防后备力量后勤建设概论》

    主编胡福文,副主编李庆福、谢建新、徐平。国防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出版,共22.2万字。全军军事科研工作“八五”计划课题。该书分为10章。第1至第3章阐述了国防后备力量后勤建设的概念、研究对象、内容、地位作用,古代、近代、现代国防后备力量后勤建设的历史发展概况,国防后备力量后勤建设的国际...

  • 《后勤保障力论》

    主编夏镇九,副主编林继强、王文胜。解放军出版社2000年3月出版,共22.2万字。全军后勤“九五”科研规划课题。该书分为11章。第1、第2章阐述了后勤保障力研究的对象、范围、内容、目的、意义和方法,后勤保障力的本质和特征。第3至第8章研究了后勤保障力的演变过程、系统构成、层次、形态,后勤保障力发...

1/7页
跳转到: GO 每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