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四军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华中敌后坚持抗战的人民军队。全称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改编部队,挺进华中敌后,开创抗日根据地 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根据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当局的协议,在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八省境内15块游击区(广东省琼崖地区除外)坚持游击战争...

    蒋家河口战斗 八路军第4纵队 黄桥战役 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

  • 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华中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发展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军事机构。  1940年10月黄桥战役后,中共中央中原局和新四军以团结抗日为重,经过大量工作,稳定了苏北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团结了中间阶层,确立了自身在苏北的政治领导地位。11月中旬,苏北行政委员会及盐城、阜宁等县抗日政...

    黄桥战役 八路军第4纵队 八路军第5纵队

  • 新四军办事机构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在国民党统治区一些城镇设立的办事机构。八路军和新四军驻重庆办事处旧址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根据中共中央向国民党当局提出的建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于1937年10月12日宣布,将在湘、赣、闽、粤、浙、鄂、豫、皖八省14块游击区的中国工农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

    新四军

  • 新四军第1师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苏中和苏浙皖边创建抗日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的新四军主力部队。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命令,活动于苏中地区的苏北指挥部及所属部队改编为新四军第1师,所辖第1、第2、第3纵队依次改编为第1、第2、第3旅。粟裕任师长,刘炎任政治委员,钟期光任政治...

    皖南事变

  • 新四军第1支队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江苏省南部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新四军主力部队之一。  1938年春,根据国共两党关于编组新四军的协议,原活动在湘鄂赣边、湘赣边、赣粤边、皖浙赣边和湘南等地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1支队,陈毅任司令员,傅秋涛任副司令员(后罗炳辉),胡发坚任参谋长(后...

  • 新四军第2师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淮南地区创建抗日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的新四军主力部队。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命令,活动于淮河以南、长江以北、津浦铁路(天津—浦口)两侧地区的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及其所属部队编为新四军第2师。第4、第5支队改称第4、第5旅;江北游击纵队与地方武...

    皖南事变

  • 新四军第2支队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江苏省南部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新四军主力部队之一。  1938年春,根据国共两党关于编组新四军的协议,原活动在闽西、闽粤边、闽赣边和浙南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2支队。张鼎丞任司令员,谭震林任副司令员(后粟裕),罗忠毅任参谋长,王集成任政治部主...

    韦岗战斗 小丹阳战斗

  • 新四军第3师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苏北盐阜和淮海地区创建抗日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的新四军主力部队。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命令,活动于盐阜、淮海和皖东北的八路军第5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所辖第1、第2、第3支队依次改称第7、第8、第9旅,黄克诚任师长兼政治委员,彭雄任参...

    皖南事变

  • 新四军第3支队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安徽省南部坚持抗日斗争的新四军主力部队之一。  1938年春,根据国共两党关于编组新四军的协议,原活动在闽北、闽东等地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3支队。军参谋长张云逸兼任支队司令员,后谭震林任副司令员,赵凌波任参谋长,胡荣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5、第6团。全支队共2...

    新四军第7师

  • 新四军第4师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淮北地区创建抗日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的新四军主力部队。新四军第4师部分领导人合影:刘瑞龙、彭雪枫、邓子恢、张震、吴芝圃(左起)  1938年夏,徐州、开封相继沦陷。10月,中共河南省委遵照中共中央关于把斗争重心移向豫东、打开苏鲁皖边的抗日局面、与八路军冀鲁豫部队沟...

1/2页
跳转到: GO 每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