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路军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华北敌后坚持抗战的人民军队。全称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中革军委召开红军改编动员大会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为实现全民族抗战,中国共产党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即就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和开赴抗日前线等问题,同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至抗日战争全面...

    晋察冀军区 八路军山东纵队 冀热察挺进军 八路军留守兵团

  • 八路军办事机构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国民党统治区的一些主要城市设立的办事机构。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谈判达成协议,将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八路军在国民党统治区一些主要城市陆续设立了办事机构。一般称办事处,有的称通讯处或交通站,其主要任务是宣传中共的抗...

  • 八路军第1纵队

    1939年5月,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决定组建八路军第1纵队,徐向前任司令员,朱瑞任政治委员,统一指挥山东境内与冀鲁边、苏北等地区的八路军各部队。6月,徐向前、朱瑞到达山东鲁中地区,召开高级干部会议,部署党政军各方面的工作。同月,领导军民粉碎了日伪军2万余人对鲁中地区的大“扫荡”。为开展抗日民族统...

  • 八路军第2纵队

    1940年2月上旬,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为统一太行山南部地区抗日武装的作战指挥,决定成立八路军第2纵队。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兼任纵队司令员,黄克诚任政治委员,辖第115师第344旅、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3纵队(相当旅)、新编第1旅、河北抗日民军第1旅和第129师独立游击支队。2月底,为加强冀鲁豫边...

  • 八路军第3纵队

    1937年8月,中共中央派红军团长孟庆山等到冀中,在中共平汉线省委、保东特委(后改称保属省委、冀中省委)领导下,通过培训军事骨干,将当地民众自发组织的抗日武装组建成河北游击军。10月14日,国民党军第53军第388旅第691团团长吕正操(共产党员)率部南撤途中,遵照中共中央北方局关于回师北上抗日...

  • 八路军第4纵队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先后组建过2个第4纵队:  华北的八路军第4纵队 1938年5月,八路军为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开展冀东敌后游击战争,创建以雾灵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以第120师雁北支队和晋察冀军区的1个支队,于平西(今北京以西)斋堂、杜家庄地区合编为第4纵队,宋时轮任司令员,邓华任政治...

    冀热察挺进军 新四军第6支队 新四军第4师

  • 八路军第5纵队

    1940年8月,进入陇海铁路(今兰州—连云港)以南、津浦铁路(天津—浦口)以东、淮河以北的皖东北地区的八路军部队和原在该地区的新四军部队及地方武装,统一整编为八路军第5纵队,归中共中央中原局指挥。黄克诚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韩振纪任参谋长,黄克诚兼任政治部主任(后吴法宪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由八路军...

    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

  • 八路军第115师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三个主力师之一,创建晋察冀、晋西南与晋冀豫及山东等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坚持持久抗战的战略集团。第115师主力开赴平型关前线  改编部队,开赴华北,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当局达成协议,将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

    平型关战役 晋察冀军区 八路军第1纵队 山西新军

  • 八路军第120师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三个主力师之一,创建晋绥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坚持持久抗战的战略集团。  改编部队,开赴晋西北,创建抗日根据地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当局达成协议,将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937年8月25日,中国工...

    陕甘宁边区 八路军第4纵队 八路军第3纵队 十二月事变

  • 八路军第129师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三个主力师之一,创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坚持持久抗战的战略集团。  改编出师,创建晋冀豫、冀南抗日根据地 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同国民党当局达成协议,将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937年8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

    陕甘宁边区 磁武涉林战役 百团大战 太平洋战争(1941~1945)

1/9页
跳转到: GO 每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