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请选择
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在四川、云南、贵州三省边界地区坚持游击战争的革命武装。 1935年2月上旬,中央红军在长征中一渡赤水进到云南省扎西(威信县城)地区休整。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共川南特委,徐策任书记。同时决定由各部队抽调干部战士400余人,成立红军川南游击纵队。2月18日,川南游击纵队成立,王逸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四川、陕西两省边界地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区域。 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由陕南进入川北,攻占通江县城,并控制了以通江为中心的大片地区。29日,川陕省临时革命委员会成立,旷继勋任主席。1933年1~2月,红四方面军相继攻占巴中、南江两县城后,以...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长征后,在湖北省北部和河南省南部地区坚持游击战争的革命武装。豫南人民抗日军独立团团部旧址——泌阳县焦竹园 1934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长征途经桐柏山地区时,曾建议鄂豫边区中共组织建立革命武装,开展游击战争,创建革命根据地。中共鄂豫边工作委员会经过近1...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湖北、河南、陕西三省边界地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区域。 1934年11月16日,中共鄂豫皖省委率红军第25军离开鄂豫皖苏区开始长征,于12月8日到达陕西省雒南(今洛南)县庾家河(今属丹凤县)地区。12月10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决定创建鄂豫陕苏区,改鄂...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长征后,在湖北、河南、安徽三省边界地区坚持游击战争的革命武装。 1934年11月红25军长征后,留在鄂豫皖边的红军和游击队,有红82师和中共鄂东北道委重建的红军鄂东北独立团、皖西北道委率领的第1~第3路游击师及若干游击队,共2800余人。1935年2月上旬...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湖北、河南、安徽三省边界地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区域。由鄂豫边、豫东南和皖西苏区发展而成。位于河南新县的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 1927年11月,中共黄麻特委领导黄安(今红安)、麻城农民起义,组成工农革命军鄂东军。1928年1月,鄂东军改编为工农革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长征后,在江西、广东两省边界地区坚持游击战争的革命武装。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中央苏区的红军和地方武装,由中共苏区中央分局书记、中央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项英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陈毅等领导继续坚持斗争。12月,中共赣南省委根据...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4军第九次代表大会的简称。 1929年春夏,随着红军和革命斗争的发展,红军第4军党内在创建根据地、加强党的领导和政治工作等原则问题上产生不同认识和争论。6月下旬召开的中共红4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不仅没有接受毛泽东的正确意见,反而未经中共中...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广东省海丰、陆丰两县及其周围地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区域。海丰县工农兵代表大会会场旧址——海丰县红宫 早在大革命时期,广东省海丰、陆丰地区就在彭湃等人的领导下,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县、区、乡组织,以及农会和农民自卫军,并于1927年5月举行武装起义,不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