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中国工农红军
〈军团、军、游击队、苏区〉
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
请选择
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在四川、云南、贵州三省边界地区坚持游击战争的革命武装。 1935年2月上旬,中央红军在长征中一渡赤水进到云南省扎西(威信县城)地区休整。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共川南特委,徐策任书记。同时决定由各部队抽调干部战士400余人,成立红军川南游击纵队。2月18日,川南游击纵队成立,王逸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长征后,在湖北省北部和河南省南部地区坚持游击战争的革命武装。豫南人民抗日军独立团团部旧址——泌阳县焦竹园 1934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长征途经桐柏山地区时,曾建议鄂豫边区中共组织建立革命武装,开展游击战争,创建革命根据地。中共鄂豫边工作委员会经过近1...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长征后,在湖北、河南、安徽三省边界地区坚持游击战争的革命武装。 1934年11月红25军长征后,留在鄂豫皖边的红军和游击队,有红82师和中共鄂东北道委重建的红军鄂东北独立团、皖西北道委率领的第1~第3路游击师及若干游击队,共2800余人。1935年2月上旬...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长征后,在江西、广东两省边界地区坚持游击战争的革命武装。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中央苏区的红军和地方武装,由中共苏区中央分局书记、中央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项英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陈毅等领导继续坚持斗争。12月,中共赣南省委根据...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长征后,在福建省北部地区坚持游击战争的革命武装。闽北红军独立师成立旧址——长涧源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中共闽北分区委员会和闽北军分区领导红军第58团和独立第1、第2团及各县独立营、游击队共5000余人在闽北苏区坚持斗争。在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下,...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长征后,在福建省东部地区坚持游击战争的革命武装。闽东红军游击队驻地——霞浦县西洋岛 1934年9月,中共闽东特委将闽东红军独立第2团、独立第13团和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第7军团)留下的部分人员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冯品泰任师长,叶飞任政治委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长征后,在福建、江西两省边界南段坚持游击战争的革命武装。 闽赣边界地区曾是中央苏区腹地。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中共苏区中央分局于1934年12月决定组成中共瑞西特委和瑞西军分区,调中共闽赣省委书记赖昌祚任特委书记,刘连标、杨世珠分任军分区司令员、政治委员,领导瑞...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长征后,在福建省西南部地区坚持游击战争的革命武装。闽西红军游击队经常活动的永定县金丰大山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福建军区独立第8、第9团和明光独立营在漳州、龙岩、宁洋、漳平等地区开展游击活动。1935年3月,中共福建省委代表张鼎丞在永定县下洋主持...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长征后,在福建省南部和广东省东部边区坚持游击战争的革命武装。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以黄会聪为书记的中共闽粤边特委同上级失去联系,独立领导活动于南靖、平和、漳浦地区的闽南红军独立第3团、潮(安)澄(海)、饶(平)红军第3大队和边区群众武装坚持游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