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抗日战争
(东北抗日联军战史)
请选择
1939年8月下旬,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第3方面军准备攻打安图县城(今吉林安图松江镇)。因叛徒告密,安图守军有所准备。第1路军副总司令魏拯民与第3方面军指挥陈翰章决定改为进攻大沙河,对外仍佯称进攻安图。23日晨,第3方面军由安图县汉阳沟出发,分兵两路:以第13团大部、第14团共300余人,进至大...
1938年秋冬季,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在辽宁省东部、吉林省东南部反击日伪军“讨伐”的作战。 七七事变后,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继续在东南满地区(今辽宁省东部、吉林省东南部)广泛开展游击战。日本关东军于1938年下半年加紧实施“三年治安肃正计划”,推行“集团部落”和“保甲连坐”,以割断东北抗日联军...
1939年秋冬至1940年春,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在辽宁省东部、吉林省东南部地区反击日伪军大规模“讨伐”的作战。 1939年夏季,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积极开展游击战,给日伪军以不断打击。9月,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制定了1939年10月~1941年3月“吉林、通化、间岛(今延边地区)三省联合治安肃正...
1938年,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主力由吉林省佳木斯地区(今属黑龙江省)向舒兰地区突围转移的作战行动。八女投江(雕塑) 1938年初,日军为巩固东北占领区,以第4师为主,并调集伪军混成第16、第23、第27、第28旅,伪靖安军4个团等部队,总兵力达5万余人,开始对活动在佳木斯地区的东北抗日联军实...
1939年4~12月,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在吉林省佳木斯、牡丹江、延边地区反击日伪军“讨伐”的作战。 1939年3月,日伪军6000余人,编成10余支“讨伐”队,对吉林省东部地区(今黑龙江省佳木斯、牡丹江地区和吉林省延边地区)的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实行分区封锁,轮流围攻。针对这种形势,中共吉东...
1938年,东北抗日联军第3路军主力由吉林省佳木斯地区向西部突围转移、开辟抗日游击区的作战行动。 1938年初,日军为巩固东北占领区,调集第4师和第8师一部,另伪军混成第16、第23、第27、第28旅,伪靖安军4个团等部队,总兵力约5万余人,开始对活动在佳木斯地区的东北抗日联军实施“讨伐”。6...
1941年秋冬,东北抗日联军第3路军第3支队在黑龙江省甘南、博克图和毕拉河地区反击日伪军“讨伐”的作战。 1941年6月下旬,第3支队支队长王明贵率部在黑龙江省北安、朝阳山一带不断出击,摧毁日伪军据点,破坏其交通线。7月初,又转战毕拉河地区。日军甚为恐慌,调集北安、嫩江、黑河、兴安东等地的日伪...
1939年夏秋,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第3方面军在吉林省安图、敦化地区频繁出击,先后取得了袭击天宝山铜矿和大沙河战斗等胜利,不断给日伪军以打击。9月24日,方面军指挥陈翰章获取日军驻敦化县城的松岛部队300余人将向大蒲柴河进行“讨伐”的情报,决定在寒葱岭设伏。寒葱岭位于敦化至大蒲柴河之间,敦化至大...
1940年3月中旬,日伪军赤掘、前田、山根、掘内等部和伪军进入吉林省和龙、安图县南部毗连地区,企图寻歼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第2方面军。第2方面军凭借山林与日伪军周旋,捕捉战机。24日,日伪军约150人进至和龙县红旗河以西大马鹿沟以北花砬子地区。第2方面军指挥金日成乘日伪军突出孤立之机,率第7、第...
1937年10月中旬,活动在吉林省濛江(今靖宇)、辉南县一带的东北抗日联军第2军为扩大政治影响,解决过冬物资,决定袭击辉南县城(今辉南镇)。辉南县城驻守日伪军250余人。为了顺利攻城,第2军以部分兵力在辉南县城东南20多千米的大肚子村(今抚民屯)附近频繁佯动,吸引辉南城内日伪军出城。25日,辉南...